急需地货物。以此看来,一艘飞剪式帆船顶以前地两条福船绰绰有余!还有这船要开的快,全仗船头高昂,船身不是完全浸在水里,船艏倒像是贴着水面滑行一般,这船艏柱劈浪受力很大,需要特别坚固的木材。将来装货,必定不能装到船头,多装到船身、船尾,让船头上翘,更好地劈波斩浪……”
杨思辰给杨老太爷讲飞剪式帆船的好处和不足,杨老太爷听着,时不时地问一句。
又过了一刻钟,杨思辰和紫绢坐着马车出了杨府,杨思辰在车内打坐,将体内真气运转起来,紫绢坐在旁边看着,同时护着已经拆成零件的船模。
马车出了城,又走了一个半时辰,方才停了下来,杨思辰也刚好将体内真气运行了五五二十五个周天。
下了马车,杨思辰便看见夏忠领了几个船厂的人在底下等着了,从衣着上看,这几个人估计都是船厂的头面人物。
见杨思辰下了马车,夏忠赶紧过来帮忙介绍:“这位是船厂的总管事,王大海”
一个站在中间的六十来岁的jing瘦老头儿向杨思辰作揖,轻声喊道:“少爷!!”
杨思辰知道这些人是当初跟着杨老太爷做过海盗的,脾气大不好相处,所以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作揖回礼。
夏忠又指着一个五十出头的身材结实的老汉介绍道:“这是于屯,是船厂的木工头子。”
于屯慌不迭地作揖道:“少爷,以后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杨思辰微微点头,笑了笑,作揖回礼。
夏忠继续介绍道:“这是詹大福,在船厂钻孔打眼的高手。”
一个三十多岁额上有一道刀疤的中年汉子向杨思辰作揖:“少爷,詹大福有礼了!”
杨思辰只是点点头,作揖回礼。
……
直到夏忠将这些人全部介绍完了,王大海才说道:“少爷,那咱们进去看看吧。”
杨思辰点了点头说道:“有劳王管事了!”
进了船厂,杨思辰才发现杨家船厂占地极广,大概有五百五十亩,同时位置极好,船厂建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汇处有块沙洲,两个船坞是把沙洲挖下去一块铺上三合土垫上石头建成的,看上去大概有四十丈长,十一丈阔,这尺寸足以建造上万料的大海船。不过考虑到船只下水前的承重能力(木骨架船只的结构强度比钢结构船差很多),要想建造两千料以上的大海船,必须采用堆沙法——建造船体时往船体下堆沙子,船体增高,沙子也堆高,用船体外面的沙子分担船体的重量,减少龙骨所承受的非正常形变力。下水时直接向船坞中注水,让船浮起来后再清理船底下的沙子,把船移出船坞。总之相当麻烦。
看到船坞,再计算一下造船的成本,杨思辰决定,造两艘一千二百料的飞剪式帆船,一共耗资五万八千两银子。
接着杨思辰看到了一所房子旁边有一部水车,这水车足足有三丈半高,于是好奇地问道:“这水车是干什么用的?”
王大海回答道:“少爷,这是用来带动圆锯的水车,圆锯是切割用来木料的。”
杨思辰点了点头,朝那所房子走去。待进了屋,杨思辰便看见一个台子中间插着一个圆形的薄钢片,这薄钢片只有一小半露在外面,估计直径有三尺半的模样。待杨思辰走近细看,便发现薄钢片边缘有锯齿,才意识到这就是王大海提到的圆锯。
水力机械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唐代已有筒车,从人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南宋末期又创造出先进的水转大纺车,三摧、五摧(锭)手摇纺车曾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人力纺纱机具。元代薛景石所著《梓人遗制》是木工名家总结亲身经验之作,并详细记述了当时通行的纺织机具和车辆,以古代著名的木制机械技术专着而留世。
所以杨思辰在船厂看到水力圆锯并不觉得惊讶。
“一个时辰能处理多少木料?”杨思辰随口问道。
王大海想了一会儿才回答道:“那得看是什么木料了,橡木的话一个时辰可以切出五料左右一丈长一尺宽二寸半寸厚的木板来;如果是柚木的话,一个时辰可议切出八料左右;如果碰上铁木的话一个时辰还切不了一料的木板。”
杨思辰皱了下眉头,接着问道:“建这样一部机器要花多久?”
王大海回答道:“至少一个月,如果再磨合磨合的话,没俩月用不了。”
“我们现在有多少木材?”杨思辰又问道。
王大海在心里算了一会儿,回答道:“橡木一千六百料、柚木一千五百料、铁木三百料、其它木料合计一千料。”
杨思辰听罢,摇了摇头,木料加工太费事了,一个月根本加工不完。
于是杨思辰又问道:“其它船厂还没歇下吧?”
王大海回答道:“没没有。都是过了腊月初八才歇下,如果有活计可做的话还会再忙半个月。”
杨思辰心中有了主意,没有再说话了,只是向别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