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排行老三。五年前师傅曾去京师干活,因为是同乡,所以在小的家借宿了小半年,小的的爹就让小的跑里跑外伺候师傅,顺便跟着师傅学些手艺。后来师傅就起意要收小的做徒弟,爹顺水推舟就同意了。于是小的就跟着师傅来到了松江。去年刚刚回去过,姨娘又生了个妹妹。”说到这里曹素神se有些黯然了。
杨思辰问道:“可是家里的生意做得不太顺当?”
曹素点点头说道:“是,这些年南方运往京师的米是越来越贵了,而京师的米价却几乎没变过,于是家里的生意就越来越难做了,五年前小的离家时,每卖出一石米,可以赚到一百二十文钱,去年小的回去时,同样卖出一石米,却只能赚到七十文钱了。扣除商税户税役捐这些,所得利钱也就三十来文了。还好铺子是自家的,不要交租金,否则真是没法活了。”
杨思辰心知这是土地兼并造成的——以前都是些自耕农,卖粮人多而收粮人少,粮价自然就低,现在这些地都集中在地主手里,地主为了保证利益最大化,限制粮食的流通量,进而抬高了粮价。于是皱着眉头问道:“你家里没地吗?”
曹素愁眉苦脸地回答道:“有是有,不过不到十亩,算上宅子才十亩五分。家里人多,我们一家八口,外加八个下人,四个店铺上的伙计,统共二十来口人,十亩地根本养不起。京师不比别处,附近的好地都被那起子皇亲国戚分去了,留给咱这些平头百姓的地又能好到哪去?一年辛苦下来能收个二百来斤就算是烧高香了。若不是有铺子撑着,定是过不下去的。我大哥今年都二十四了,都还没娶亲呢。二哥前年好不容易有个相好的,也给拖没了。爹的那个姨娘还是七年前纳的,那时候家里还挺宽裕的。谁能料到这ri子是越过越差呢?”
杨思辰听罢没再继续问下去了,而是说道:“罢了罢了,瞅着这天se尚早,不如你带我在这铁厂里四下转转,顺便给我说说这铁厂的近况。”
曹素点点头说道:“是,少爷。”然后就领着杨思辰在铁厂里转悠起来了。
杨思辰随口问道:“这杨家铁厂建起来有几年了?”
曹素一边走一边回答道:“听师傅说,这铁厂自打老太爷做了松江水师的提督就建起来了,起初是为了安置那些随老太爷投诚过来的工匠,后来这些工匠渐渐地在其他地方谋到差事离开了,这铁厂就荒废下来了。我来这里五年了,从来没听说过老太爷划银子用于为铁厂购置什物,不过却一直没短过我们师徒的薪资。我们师徒外出谋活计老太爷肯定知道些的,不过老太爷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看见。”
杨思辰心知:这个时代能够大量炼铁就能够大量制造兵器,在旁人看来也就有造反的嫌疑。朝廷那帮子人本来就把杨老太爷视为另类,千方百计地要挑杨老太爷的错,如果再听说杨家名下的铁厂大肆炼铁铸器,那还不起疑?一旦派人来查,再有些看不顺眼的从中做些手脚,那原本没有问题的也变成有问题了。
曹素带着杨思辰在铁厂四下走了一圈,杨思辰对杨家铁厂又有了新的想法——这杨家铁厂就建在一条的大水渠边,这条水渠的沟通着两条落差大概有一丈二尺左右的河流,为了使水渠中的水流速不致太快,进而影响行船,水渠并不是直的,而是呈“s”形状,杨家铁厂刚好就在这个“s”形水渠的一个弧的内侧。如果能修渠引水的话,完全可以利用水力来代替人力来完成一些动作,比如矿石的破碎,鼓风,铁锭的锻打等等。
因此,杨思辰对这个水渠很是在意,花费了一刻钟专门沿着这个水渠走了一遭。
杨思辰发现绕过杨家铁厂的这段水渠大概有半里多长,二丈多宽,七尺多深,水渠里的水深大概在三尺左右,流速杨思辰不好估计,不过既然能行船,那就快不到哪儿去。
杨思辰从曹素口中得知,这条大水渠是洪武末年挖的,原本挖渠的几家商户除了沟通那两条河之外,还打算在两侧建几座水转大纺车的,可水渠刚刚建好,成祖皇帝就发动了靖难之役……后来成祖皇帝迁都北上,这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二十多年前杨老爷看中这里,买下了沿渠的五百亩地,打算建座铁厂,再后来铁厂建了一半,炼铁炉都还没打地基,杨老太爷忽然下令停工,接着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杨思辰心知自己那便宜老爹相中这块地就是看中了这条大水渠,建铁厂只是目的之一,其实他买下沿渠的那么多地还是想建水转大纺车织布赚钱的。可杨老太爷的话他还是听进去了,于是这些地一直就租给佃户种,一年只收四成的租子,的确是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