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天再去吧,如今天气不好,而且很危险。再者,灯谜要开始了。”
他郑重其事地盯着我说:“不,这个东西真的对我很重要。”他仔细地盯着我,干愣了一阵。
我不敢吱一声,也不知道该如何说。又不好拦着他,才说:“那行。那你……现在……”
“三尺,如果没有了这块铜。我以后,就得金盆洗手了。”他抢过话说。
他这话讲的有些奇怪,我听着一时也不明白。可没想多的,我便连连点头了;他“嗖”的一声便消失在雨天之中。
今天他委实有点奇怪。因为之前,陌蓝墨总是来无影去无踪,不会像今日这样多说几句话;再加上那块铜,我真越发觉得奇怪。
我正冲着一面镜愣神,表哥不知什么时候便进来了。他果然是问了:“哎?小尺,蓝墨呢?”
我回过神来:“他……他出去办点事。”
“都这个时候了,还出去做什么。”哥望了眼手表,“时间不早了。他要不想去,我们自个儿去罢。”
我点点头。二山胖今天睡得可老晚了,我们走时他才刚醒,不过有一个人守着,也行。平时他在店里,睡不到个十点钟是不起来的,因为店里有其他人在忙活,不用他这个当掌柜的办事。
所以,我和表哥,便自个儿打着一个伞,踩着湿漉漉的地面,残留在地面的雨窟,一踩下去,溅上来,半条裤子便湿了。
雨不大,微微起风。刮得我的脸,微微痛了。
表哥的神情还是那样平和,似乎没有察觉什么不对劲;蓝墨的离开,他似乎不怎么放在心上,于是我看这样,便没多解释了。
街上的行人,都是这个村庄里的,不知道是不是没见过外乡的缘由,一看见我们,就一直冲我们看傻眼,我们从后走到前,他们的眼睛也一直跟着我们;后来我才发现,那几个人是在看我表哥。
表哥可没怎么搭理,他心中也只有那个刁蛮的女同事。我咳嗽了一声,他才忍俊不禁地瞄了我一眼。
经过四处打听,还有店中那个小伙子的解说,我们才顺利地寻到这大小司。
大司庙小司庙果然紧挨在一起,庙看上去陈旧,有几分古香古色,像是旧时那种古典风格,不大适合现代人的品味。不过这庙是用来念佛祈福的,也就没多大讲究了。
大司庙偌大,要比小司大上一倍左右。两根粗粗的柱子,连上天板,中间挂着一块金字白底的横匾“大司庙”,据说这个是清末时李鸿章游历所题。
庙中静悄悄的,唯有一阵富有节奏感的敲打声;我和表哥着眼望去,才看到原来是那尼姑在敲木鱼。我没看清那脸,她一身七条衣袈裟,我以为是小和尚,便没过去打招呼。
一个矮小的胖子,手里攥着一串佛珠,不知从哪儿窜出来,跑到我俩面前,恭敬地说:“二位施主,请问是来祈福还是猜灯谜?”
我和表哥互相看了一眼,同时答道:“灯谜。”
“请随我来。”
于是乎,他便领着我们到大司庙后的一片空地里去。竖放着一块偌大木板,木板上贴着各式各样的灯谜,足有五百张左右。
灯谜有的是用梵语写的,只有几张蓝色纸的,写的是汉语。人头攒动,来自各乡里的先达和有学问的人都来看看是怎么一回事了。可一看见这梵语,顿时就懵了,有的杵在那儿研究个三十分钟,最后还是一头雾水。
梵语灯谜这个点儿上,倒似乎赶走了很多人。一个乡人说天亮时这儿是挤的水泄不通,到我们这会儿倒越发稀疏了。
我一个劲儿地冲到最前面围观,仔细地盯着那几张符看,乍一看什么也觉不出来。但我觉得这些符号看起来貌似不像是梵文,反而像是一种暗号或是密码。
我情不自禁地盯着一张灯谜道:“不,这绝非梵语。”
表哥望着我,再看看我盯着的那张灯谜问道:“难道是追眼通看出什么来了?”
“梵语是由天城体起步,每个字母衔接一起的上方必有一条横线,我们称作梵线。这条梵线如果没有构成的话,那便是死语了。”
我一讲到梵文,便联想到之前在新疆罗布泊看到的吐火罗文;吐火罗文如今大抵灭绝,内陆都少见的东西,在本地更是不会出现,如今晓得吐火罗文的人已剩不多,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联系?
我顺着梵文看过去,念出来“北朝将军亡,末与青灯厓”
果然是与青灯厓有关。想不到这追眼通可以看出这个来,真的是派上大用场了。表哥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旁边那个小和尚的神情略有改变,好像想说什么,可欲言又止,呆呆地看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