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源的的规模已经扩大了,从南浔往东南不远,一大片的平原地带,就已经进入了武源。为了保证盐场的保密性,农场和盐场是分开的,盐场有专门的人员看管,信任度达不到要求的人是无法进入盐场工作参观的。
武源的农业和湖州有些不同,武源田野间的水道并不是很多,多得则是一些水塘,他用来蓄水灌溉和养鱼。这里的河流并不是很多,下游的武源河淡水需要供给码头,用以供给生活用水和清洗船底的附着物。在池塘的周围更多的是桑林和果木,只有一半是水稻种植。此时的树木还刚刚种植下来,水稻也是一样。一起看上去都像是新的。俘虏们和当地百姓正在田野上割草,将野草扎成一捆一捆得,然后带到响应的地方去,作青储饲料,该牛羊备用。随着对外的贸易,江东的耕牛数量越来越多,而江东把牛鼻子里穿绳子的做法,让牛变得更加容易指挥,更加温顺,基本上谁都能指挥的了耕牛,让耕牛在使用上几乎没有了门槛。大家的将草变成饲料,这是出于对牛的喜爱,也相信,江东会越来越普及耕牛。事实上,江东的耕牛使用,已经死全天下的最高的了。
穿过农业区,再穿过一片隔离带,就能到海边,一边是码头,一边是盐田。在隔离区,就有士兵牵着猎狗在荒凉的隔离地带巡视,对于明显的敌人,士兵容易看见,而对于潜行的敌人,躲开狗的嗅觉视乎并不容易。
经过身份核对之后,姬云等人才被引导下进入盐场。盐场的设置来自于纪云所知道的古老的晒盐方法,这也是在后世老人们的耳朵中得知的方法。当时把它传授给黄胜等人,其目的也只是在于希望能偶解决江东食盐的问题。如今盐要出口,这种方式在姬云看来,就显得麻烦了许多。
这里的晒盐并不像后世的盐田那样,是用水泥修建的水田般的池子,而是地地道道的田,他的底部铺的是细沙。在海水晒干分析出盐花之后,接下来需要做的是从泥土中将弄出来,这种带着大量泥沙的盐泥混合物叫做盐泥,然后用海水冲刷,就有了盐含量较高的海水,然后经过澄清晾晒,随着海水的蒸发,盐的密度会越来越大,等到海水的盐度够高的时候,它会自己满满的结晶。这时候剩下的海水就是卤水了,可以留作下次晒盐时使用,增加所晒海水的浓度,加快晒盐的速度。
而地下的盐泥,将会重新回到到卤水环节,继续用来晒盐。
整个过来说,和后世没有太多区别,但最大的问题是,浪费大,杂质多,为了解决泥土的问题很费心,图同的盐田海水下渗也是一大浪费。
盐田的负责人是一名旅长,一直管理着这里的盐田,对于晒盐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相比起姬云只是将盐田建设在高处,现在盐田已经开始建立在海水可以冲击到的地方了,他们已经学会了利用潮汐灌满盐田,比起人力翻车灌满盐田要方便许多。这种现象是姬云所欣慰的,大家开始自己动脑子解决劳动中的问题了,注意改进工艺和工作方法,这是一种进步,也说明大家的脑子渐渐变活了。
“君上,我们经过这么久的努力,都没有晒出您说的百分之三的比例来,其实最多也只是一百斤海水晒出两斤两盐来。现在我们的产量跟不上,如果要几十万担盐,就需要扩大产量,但我们这里的地方,可以作盐田的,实在是不多了。”
负责的旅长道:“这里制盐本来就靠海,经常能看见船只从海上来往,这个月又有越国的船在这边海上活动了,虽然不能确定,会不会我们的技术,但终究是个问题。”
“这事儿还不着急,我们自己食用是够了,这就不担心了,其他的事情,我来想办法解决。这里的盐田以后我会想办法改进一番,现在你需要做的事情是多培养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我们需要在其他合适的地方再建几座盐场。”姬云再次考虑到了水泥的制造。这是能让盐田变得高效率的东西,现在比起以往更加需要了。
水泥做工其实不复杂,姬云之所以一直没有绝对制造它原因就在于太过费人力和物力,采集煅烧都是小问题,最难得是每块石头都要粉碎,最后价格到一定程度还要精细的研磨,这些东西,在人工时代简直就是登天般的难,古代人很早就发现了水泥,但使用量一直不大,生产受到限制是最重要的理由。但现在,姬云想到的是,一块水泥打造的盐田,能使用多少年,准确的来说,这是一个很值的投入的事情,况且,在其它地方,水泥也有用处,引水工程,桥梁建设甚至关键的时刻修建堡垒等。
除此之外,姬云也在盘算着在其它合适的地方建立盐场,但想来想去去后世中国及其周边适合建立盐场的地方,就近的许多地方都还在列国的控制下,布袋和影歌两个超级盐场虽然无人搭理,但无赖一个太远了,另一个不好控制。能考虑的也只有辽东半岛复州弯和金州湾盐场,以及朝鲜的广良湾和开城的盐场,当然,这还需要等一等,等到布局完胜之后,才能开始这手,需要些时间啊。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