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花味真的使人陶醉。
放眼四下里,周围的风景尽收眼底:
大海:蔚蓝一片、远帆点点;
山峰:层层叠叠、翠绿片片。
近处山谷里的景『色』,也尽展面前:
山间峡谷里,翠峰叠嶂,险峰迭起;
山坡上,成片的映山红,像在向人炫耀着什么?
在还没长满绿叶的枝头上,已经怒放出满枝鲜红的花冠,并用它的颜『色』染红了山岗。
忽然,空中传来了几声布谷鸟的歌声,那“布谷,布谷”的欢叫声,仿佛又将眼前这三个人唤回到了各自的家乡。
望着眼前的景『色』,清风道长仿佛又想起了什么?
他长叹一声,说了句谁也没听懂的话:
“唉,出家的日子太久了!”
站在山顶,往南看去,只见一个土台子立在南边悬崖边上,土台子的北面,是一块宽阔的空地铺在山顶。
传说那土台子,就是当年唐太宗点将的地方。
那宽阔的空地,当然就是将士们的校场了。
因此,这个地方名叫“点将台”。
在点将台的对面,就是卑沙城的城门。
三人来到点将台上,环顾悬崖之下,确实是地势险要,峻峭无比。
只站了一小会儿,三人顿觉冷风森森,云雾缭绕。
那“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足以看出中华皇帝当年的宏伟气派。
可惜呀,时过境迁,岁月无情,唐皇的点将台,如今是破败得已经看不出原有模样了!
从点将台上下来,顺着眼前的校场,三人来到了卑沙城的城门前。
那城门早已不见了,在路的两旁,只见到两堆『乱』石,分别胡『乱』堆在那里。
从连接这两堆『乱』石的城墙上,可以判断这里确实是一个城门。
走了进去,里面也是一片破败不堪。
唯一还能看到它的昔日辉煌的,也只有这坚持挺立的城墙了。
清风道长知道:
这里,是由东晋末年,在辽东兴起的高句丽族人,在大黑山修建的山城。
石墙随山势构筑,绵延约十里,伟岸奇俊,蔚为壮观。
城内到处峡谷蜿蜒,城外四周悬崖绝壁,安营扎寨于城中,进可攻,退可守。
尽管现存的山城已部分倾颓,但是,当年壁垒森严的景象仍依稀可见。
后来,高句丽族兵『乱』中华。
从隋朝开始,皇帝就开始派兵前来剿灭。
直至在唐贞观十九年,由唐太宗御驾亲征,才彻底灭掉了高句丽族,收复卑沙城。
据记载:攻下卑沙城后,“俘获男女八千口”。
可见:当时的卑沙城内,曾有过千军万马驻扎……。
俱往矣,一千多年过去了,一切都付东流水,眼前只有青山在。
看着清风道长站在城墙处叹气,玄灵儿招呼道:
“道长,该吃饭了!”
一声招呼,打断了清风道长的思绪,这才顺着玄灵儿的话音说道:
“是啊,该吃饭了。”
这边地上,杏儿哥与玄灵儿,已经在一块平坦的草地上,铺上了一块包袱,把干粮和水果摆在了上面。
然后,玄灵儿又说道:
“还没有水,等一下,我马上弄来。”
说着,从他背家中拿了一个瓦罐,转身就朝那边的山下跑去。
时候不大,他提着一罐水又从那边跑了回来。
“玄灵道兄,那边好像有山泉?”
杏儿哥问道。
“是的,就在那边唐王殿的墙外。”
玄灵儿有点气喘地说道。
“那么,唐王真是来过这里呀?”
杏儿哥又问道。
“那还有假?
唐王当年有病,就在那里修养。
不过,这唐王殿听说要改名字了。
因为门前有两块石头,风吹发声如敲鼓,所以,要叫什么石鼓寺。
那里的道人,据说也需要搬家了,这里要改作佛教圣地了。”
那玄灵儿不无遗憾地说道。
“不说他们了,现在开始吃饭了。”
玄灵儿说着,先把干粮递给清风道长一块儿,然后,分给杏儿哥,他自己也抓了一块吃了起来。
这响水观吃的东西,比那医巫闾山吃的东西,好了许多。
也许是今天心寂道长客气,特意为清风道长这师徒俩准备的好了一点。
三人在这里已经吃上了白面馍,而且,菜肴除了有咸菜以外,还洗了几根黄瓜。
另外,还带了几个桃子和杏子,这可不是山上的野果子了,而确实是果园里长得那种。
边吃着,那玄灵道兄是个愿意讲话的人,除了不断的劝师徒二人多吃一些外,他还讲了关于这卑沙城的一些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