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太白有诗云:“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蚕丛、鱼凫身为上古巴蜀之地一国的君王,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早已淹没在浩浩的时间长河之中。曾经的那些美好、动人的传说,却在口口相传之间,随着滔滔河水流传了下来。真正的传说,不仅是见证了过去的璀璨星空,也记载下了今ri种种,更书写着未来的篇章。
巴蜀之地,古蜀之国,上古时期便流传着一座巍巍仙山的传说——蜀山。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描绘的,也正是此山之雄奇险峻。斗转星移,当年的王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无论是存在于文字记载之间的蜀国,还是如今的蜀地,皆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蜀山!
时至今ri,原本四万八千年与世隔绝的蜀地,自五丁开山至今,年岁久远已不可记。地处西南边陲,却是纳入了中原版图多年,文化和观念与真正的中原地区相较,也只是大同小异之别。
话说也是奇怪,随着蜀地与中原地区的交通ri渐便捷,入蜀行商、游历、传教,甚至长期定居蜀地,在蜀地扎下了根,结婚育子的中原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奇怪的是,千百年来,无论是外来之客,亦或是蜀地的原住居民,皆表示再未见过古籍中所记载的那个只有鸟道,猴猿难攀的雄奇壮美的蜀山。
如今展现在是人眼前的蜀山,非但不是《蜀道难》中所描绘的的“危乎高哉”,恰恰相反的,却是一种“秀丽”,即使山峰重峦叠嶂。但实在难以用什么拔地而起或是高耸入云来形容。
蜀山位于蜀地中部,可以说是蜀地的象征,自然不可能有第二座蜀山,同时也不大可能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出现误传的情况。至于蜀山之巅,传的最玄乎的剑仙的传说,那也就只能是个传说了——常年活跃着少则几十多则上百的猎户,偌大的一个蜀山,早就被他们一代代人翻了一遍又一遍了,也没听说有谁谁谁结了仙缘什么的。
是夜,一座古朴淡雅的庙宇之上,一位身着月白道袍的鹤发髯须老者盘膝而坐在一个草编的蒲团之上。庙宇的正中,供奉着一尊太上老君像。淡淡的焚香,掺杂的丝丝蒲草的清香弥漫在大殿之上。
看上去,一切都和普通的道观没有什么区别。真要说区别的话,便是这整座庙宇较之寻常建筑,只能用无比高大来形容——老者略微有些佝偻的身躯,在那尊身高六丈的老君像下,显得无比的虔诚。
忽尔,老者的眼皮非常不自然的动了动。道门中人,是非常相信天人感应一说的,而常言道:“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说的也正是如此。老者有些皱褶的眼皮近乎是弹开的,长袖一甩便站了起来,随即两手一背,转身朝着大殿之外那一方并不宽敞的星空远眺。
半晌,十数道各se剑光划破天际,纷纷大殿前的广场收起了足下的三尺青锋,步行进入大殿。
只见为首的是四男一女。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白发飘飘,却鹤发童颜的男子。皓首,见证着韶华易逝。只是功法之故,却依然保持着少时的容颜。另外两名男子,一前一后走在那名女子身侧,前者看似已过知天命之年,锐利的目光配上不苟言笑的神情,令人见了便有一种敬畏之感。
而后者虽然也是面带皱纹,但是看面相应该比前者要年轻一些,而此人脸上一副玩世不恭的表情,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名女子的从容貌看,不过二十多岁。修道之人的年龄是不能从外貌上判断的。其身为女子,能够走在众人的最前排,说明了其在此门派中不凡的身份。
另一名男子对比另外四人看上去倒是中规中矩,同样是四五十岁的模样。黑中带白的头发和胡须,一副中年路人大叔的模样。而四人服饰大同小异,也侧面表明了四人师兄妹的关系。四人身后,跟着近十名男女弟子,想必也只有各个首座座下嫡传弟子,方有资格随师傅进入这本门的圣地。
众人向老者施礼,老者轻甩长袖示意同门免礼,便直接开口了:“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