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片文章的宗旨说来说去只有一个,就是平等,士农工商尽皆平等。
在这篇文章之下还有一篇文章,说的是三皇五帝时的典故,三皇五帝时期,根本就没有士农之分,贤者便是君子,佞者就是小人,孔圣人推崇的是三皇五帝的太平盛世,而后世的人却是牵强附会,曲解圣人之意云云。
两篇文章若是连在一起看,作者的用意已经昭然若揭。
这分明是一次有预谋的离经叛道行为,理学到现在已经发展了数百年,数百年来虽然偶尔也有人质疑,可是从来没有人公开执意过。第一篇文章歪曲士农工商,第二篇文章就更离谱了,竟是根本的否认掉理学的基础,这文章的基本中心就是,三皇五帝时没有理学,所以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而现在有了理学,有人曲解了孔圣人的治世理想,反倒再也不复三皇五帝时的盛世了。
这几乎等于是向世人大声宣告,要一举将理学推翻,将现存的四书释义统统打倒。
在第二篇文章之中有这么一句,叫做正本清源、崇古明理。这八个字,几乎是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目标直指现在的理学,正本清源就是说现存的儒家根本就是错误的,因此必须改正,重新去学习孔圣人的思想,至于崇古,自然是打着三皇五帝的门面重新去理解孔圣人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明白真正的大道。天下才能大治。
第二篇文章是总纲领,第一篇文章是确认抨击的方向。
这文章终于被人发现。随后在读书人中流传出来,于是舆论一时哗然。无数人叫骂不已,大家读了半辈子的书,现在你却说现在所读的书根本就是错误,这是什么道理?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也有一些消息灵通之人知晓,其实在京师、江南等地,秉持这个学说的人已经出现。尤其是江南那边的一座松江书院,更是这些人的聚集点,这个学说暂且可以称之为明学,一个明字。挑衅意味也是很浓的,明有着看穿的意思,也就是说,别人都在浑浑噩噩,唯独他们看明白了事情的本来面目,别人都是蠢材,只有他们追求到了大道。
明学的人在大明的读书人并不占多数,不过他们主要活动的地区,多是在廉州、江南、京师、南北通州等富庶之地,他们的学说。几乎与理学完全背道而驰,理学崇尚士农工商,他们认为子民平等,理学认为夫为妻纲,他们认为夫妻平等,理学崇仁,他们却以义为先导,认为仁有局限,而义才是浩荡潮流。唯有秉持正念,心怀正义,才是君子,一味求仁,依靠仁德去治理国家,不过是缘木求鱼。
这种学说只是在私下里流传,不过却有几个代表性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朱学仁,这个被人称作朱夫子的大儒。
而之所以他们在工商繁茂的地方渐渐扩张影响,也是因为这些富庶的地区给予了他们滋生发芽的土壤。
其实这个学说根本就是工商的冲击而演化而生的,比如他们的子民平等思想,表面上是宣传天下人所有平等,其实却旨在提升商贾的政治地位。而所谓的夫妻平等,也并非只是倡导所谓的女权,而是因为城市用工越来越多,虽然女工已经出现,可是在传统思想之下,仍然不能满足大规模用工的需求,争取夫妻平等,为女人争取地位,其目的只有一个,将女人从家庭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增加城市用工。
所谓的明学,其实所代表的无非的是一些与工商渐渐融合在一起的读书人,他们渐渐对商贾抱有了好感,并且利益与商贸渐渐交织在一起,因此为这个新兴的阶层,或者说为自己争取地位。
要知道,商贾都是有钱人,他们的子弟也是读过书的,再加上不少读书人渐渐参与商业活动,明学也就开始渐渐被人接受起来。
可是在其他的读书人眼里,这样的言论简直就是离经叛道,士农工商都平等,这不是说读书人和工匠、农人、商贾一般低贱,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话?夫妻平等,这不是纲礼颠倒?
当日,叫骂宁王的声音和叫骂这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