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这个前蜀皇帝吃喝玩乐是把好手,但毫无才能,如果不是他老娘徐氏得宠,他也做不了皇帝。王衍当皇帝七年来,蜀中政治**到了极点,老百姓被统治者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逼的生不如死。李存勖也许是戏唱的太多,觉着乏味,想换个游戏。曾经来洛阳朝见的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也劝过李存勖伐蜀,说“蜀地富民饶,获之可建大利。”郭崇韬也是这个意思,李存勖下决心出兵。李存勖任命长子魏王李继岌为统帅,郭崇韬为副。李继岌乳臭未干,懂什么军事?大主意还得由郭崇韬拿。
郭崇韬行前,又奏请李存勖,说北都(太原)留守孟知祥很有才能,可以在灭蜀后任西川节度使,李存勖也答应了。郭崇韬和孟知祥的关系不错,想借此扶朋友一把,可他哪里想得到,他的这一念之间却让原本默默无闻的孟知祥“名垂青史”,成了后蜀高祖皇帝。
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九月十八日(即是个好日子也是个坏日子),唐军大举攻蜀。虽然这时后唐的政治建设和军事建设严重滞后,但唐军的战斗力还是冠绝天下的,蜀中二十多年没有重大战事,蜀军主要是防御性质的,而且王衍昏庸无道,在这样的皇帝统治下,一群狮子也会变成一堆绵羊。唐军势如破竹,直进西川,连得凤州(今陕西凤县)、兴州(今陕西略阳)、成州(今甘肃成县)。王衍听说唐军来攻,忽起雄心,他要“御驾亲征”,率军来到利州(今四川广元)。蜀军和唐军在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北)大战,结果毫不意外,蜀军惨败,王衍连夜逃回成都。
唐军风行雷厉,蜀中的一些实权派开始要考虑自己前程了,蜀东川节度使宋光葆、武定军节度使王承肇、兴元节度使王宗威、武信军节度使王宗寿决定向唐军投降,四节度所辖的十八州土地尽数入唐,前蜀只控制成都附近一带。李存勖不失时机的写信给王衍,劝他投降,否则大军杀到鸡犬不留。王衍还没考虑好,唐军已经杀到绵州(今四川绵阳),王衍无计可施,只好“泥首衔璧”出降唐军,前蜀灭亡。唐军暂时没有撤军,军政大权还由郭崇韬掌握,这时李存勖并派太监向延嗣督军还朝。
郭崇韬这时又犯了和梁朝王彦章同一个错误,他虽然痛恨误君小人,但不应该把这种情绪表露出来,让人抓住把柄。郭崇韬最痛恨宦官干政,对向延嗣冷眼相加,向延嗣怀恨在心,回到洛阳后,在李存勖和刘后面前大说郭崇韬的坏话。李存勖早就对郭崇韬不满(少不了刘氏的枕头风),便密令魏王李继岌俟机杀掉了郭崇韬。李存勖一不做二不休,顺势灭了郭崇韬的九族,一时间朝野纷纷议论,皆不自安,郭崇韬这样的重臣说死就死,下一个难保不是自己。
转眼到了同光四年(公元926年)的春天,李存勖对李嗣源的疑心越来越重,他的几个儿子没一个能斗得过李嗣源,万一自己不幸早死,天下肯定要被李嗣源夺去。李存勖却不知道如何除去李嗣源,可这时,突然从魏州传来一声晴天霹雳:魏博军发生兵变!
这次兵变的原因很荒唐,居然是因一则谣言引起,民间传说魏王李继岌被皇帝杀死,而刘皇后为了给魏王报仇,又把皇帝李存勖给杀了。加上驻守贝州的魏军没有及时瓜代回家,军心动荡。这时魏博军节度使杨仁手下有个叫皇甫晖的看到局势混乱,便想混水摸鱼,纠合同党劫持了节度使杨仁,说“我们魏军为皇帝夺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可现在皇帝不但不赏,反而要加害我们。何况现在皇帝已死,洛阳大乱,大人何必与我们一起讨逆,谋取好一场大富贵?”杨仁不从,被皇甫晖一刀砍死,乱兵强行拥立指挥使赵在礼,在魏州做乱。李存勖得到消息后,大为震怒,先是派出几路人马平叛,但都被打了回来,李存勖无奈之下,只好派出他的政敌李嗣源前往魏州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