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守汴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运输船队就可以直接溯蔡水北上进入汴梁,使汴梁又多了一条南方进京水道,对汴梁经济的发展大有益处。

    正当柴荣雄心勃勃的准备统一天下之时,被柴荣深为倚重的后周第一重臣王朴突然没有任何先兆的病倒了,仅仅一夜,王朴去世。柴荣闻着噩耗,大惊失色,急急赶到王宅,看到前几天还在一起谈笑风生的王朴此时已经魂归西去。柴荣痛不欲生,放声痛哭:“朕与尔,名称君臣,实则挚友,朕为尔心,尔为朕臂,心臂如一,天下可致太平。尔奈何舍朕先行?独忍朕寥落于世间乎?”

    王朴可是柴荣的无价之宝,王朴在后周的地位就象刘备的诸葛亮、苻坚的王猛。一代奇才说没就没了,柴荣如何能平静的下来?任凭众人苦劝,柴荣无动于衷,哭累了,休息一会,接着再哭,凄声哀念,让人揪心不已。

    王朴为人刚毅,长于辩才,非常投柴荣的脾气,所以君臣关系极佳。每次柴荣亲征,总是留下王朴坐镇后方,王朴有才,忠心不二,柴荣非常的放心。后来赵匡胤即位,有次来到功臣阁中,看到王朴的画像,赵匡胤急整好衣冠,朝王朴像鞠躬。侍从劝止:“王朴是前朝臣下,陛下不应该行此重礼。”赵匡胤用手指了自己身上的龙袍:“王朴不早死,朕根本就没有可能穿上这个。”

    宋太宗赵光义也知道王朴的份量,经常对臣下称赞王朴大才,由此可见,王朴早死对柴荣的打击有多大。只是不知道那位“千古名相”赵则平听到赵氏兄弟如此美誉王朴,心中会不会打翻醋瓶子。

    还有一种假设,如果王朴死在柴荣之后,辅佐柴宗训,赵匡胤还有没有可能兵变即位?可能性不会很大,柴荣是皇帝中的王朴,王朴则是群臣中的柴荣,王朴若在,柴荣可为不死矣。范质、王溥那帮书生哪是赵匡胤的对手,如果换了王朴就不一样了。

    现在王朴死了,放眼四望,除了那班纠纠武夫,就是唯唯诺诺的狗尾貂冠诸君子,赵简子哭周舍之死:“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柴荣此时正是这样的心情。但人死不能复生,哭罢多时,柴荣下诏厚葬王朴,追赠侍中。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柴荣下诏北伐契丹,准备收复被石敬瑭出卖的中原屏障幽云十六州。关于柴荣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北伐,而不是之前王朴制定好的先南后北战略。个人认为如果柴荣在征淮南之前进行北伐,那么南方的几个政权就有可能趁乱来抄柴荣的后院,柴荣将腹背受敌。

    而先征淮南,除了扩大土地和人口,更重要的是严重打击了南方各政权(尤其是南唐和后蜀)对中原的窥视野心,这等于实际上解除了南方的边患。而且柴荣此次北伐并不是要消灭契丹,只是收复十六州,也没有顺道攻取北汉,这并不违背王朴《平边策》的总体战略思想。

    柴荣留宣徽南院使吴廷祚守东京,主政开封事务。飞诏义武军节度使孙行友遏西山路,防备北汉。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二十九日,柴荣奖率三军,离开东京,大军行至沧州(今河北沧州),用左谏议大夫薛居正为刑部侍郎,安抚沧州百姓(如果柴荣不早死,那么薛居正著的就不是五代史而是三代史了,后周不承认朱梁)。柴荣继续北进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驻守于此的契丹宁州刺史王洪见周军来势汹汹,知道柴荣不是来旅游的,干脆投降。

    柴荣在淮南养成了坐船的习惯,让归德军节度使韩通率马步军沿河北上,自己率周军水师直进。镇守益津关(今河北霸县)的契丹守将终廷晖头脑灵活,王洪都降了,自己何必为耶律璟卖命,摇了白旗。前面水路狭窄,大舰过不去,柴荣弃舟上马,周军直扑瓦桥关而来,赵匡胤部当前扫路。为契丹卖命的姚内赟学习王洪好榜样,成了“大周义民”。

    柴荣大军兵临莫州(今河北莫县),给契丹莫州刺史刘楚信一首选择题:a,投降、b,还是投降。刘楚信同学反应迅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答案a。柴荣又把同样一道选择题出给了契丹的瀛州(今河北河间)刺史高彦晖,高前辈没说的,不用选了,让我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周军以未伤一人、未发一矢的代价,夺回了三州、三关、十七县。周边的契丹军寨早就听说了柴荣的大名,没人愿意和柴荣单挑,纷纷投降。柴荣改瓦桥关为雄州,益津关为霸州(不愧是柴荣,起的名字也这么霸气!)。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