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打个猎。
人数多,对个人而言生活的变量才多,日常会存在更多未知;同时人多,也会让空间站有真正的环境背景音,都是维持心态的关键。
最近他在考虑把第二期的实验舱段上完之后,就暂停扩展,把总舱段数减少十个,省下一两年时间直接展开第三阶段的论证。
原计划的第三阶段,就会有恒星系内的行动能力,他在空间站上这么长时间,越来越觉得太阴星的卫星们,是个不错的后备家园。
太阴星已经捕捉到的卫星总计113颗,其中重力达到标准重力30%以上的有26颗。
只看数字,肯定不少人会觉得卫星太多,会容易撞到,其实太阴星本身半径接近10万公里,卫星们分布在距离表面三十到八十万公里的范围里,个体间的距离并不小。
太阴星的26颗大卫星里,已经确认六颗有大气的,除了那颗被关注的有海洋的十号卫星,其他几颗里还有两颗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地表温度也合适。二氧化碳很容易转换为氧气和碳素,如果要进行“星际布种”,也是很好的备选项。
那些没有大气的,当成资源星使用,运输成本远比现在顶着厚重大气层运输要低。
运输成本也是限制太空体系发展的关键,这不仅仅是金钱方面的成本,主要还是维护时间、燃料方面的浪费,燃料烧的多浪费的不是钱是发动机寿命。如果中原星体系里有一颗足够大的无大气行星,太空站早就不是现在的规模,空港搞不好都弄出来了。
不管是向太阴星发展,还是捕捉陨石或小行星来冶炼,第三阶段开启前,都需要依托空间站第二阶段,弄个新航天器出来。
经过空间站两个阶段的建设,也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在制造跨行星飞行的载人航天器,不考虑跨越大气层的话,新航天器的制造难度恐怕还不如仙宫空间站的指挥舱。
看着风景,想了很多,离开维修船回到舱内,拿出个人空间手环里的平板,记录几个零碎单词,转移阵地开始工作。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沈文剑已经完成金丹期、筑基期的功法改造,练气期功法也进入到最后阶段。
全新的成套太空版功法,把非重力区、舱外活动的真元流逝控制到了一个合理区间,并且在修炼方面,也降低了对环境灵能密度的需求。
环境灵能密度是个可以系统化研究的课题,但是现在没办法那么弄。
以玉剑山的资料和这一年半的经验看,最合适修炼的灵能密度是每立方0.05到0.15,继续提高灵能密度,心理和生理的压力都会增加,勉强理解为灵压吧。
在太空里,地面功法在这方面很差,需要0.3左右的灵能才能修炼,压力大到金丹期都很难连续修炼。新版的功法把需求值降低到0.2以下,少数一两种灵根的需求能降到正常值,虽然还是略高,起码把练功练岔气的几率降低到了合理范围里。
返虚期的功法,沈文剑就不去弄了,留给返虚期的弟子自己去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