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看见的情形,让黄宗羲更加的愕然,沿途看见的百姓,脸上没有菜色,大都是平静的神情,都已经是九月底十月初,依旧有人在田间地头忙碌,而且路过的某些城池,都是熙熙攘攘热闹的情形。
黄宗羲刻苦读书多年,博采众长,学识的确不错,尽管没有通过会试,但其学术早就超过了前朝很多的两榜进士,而且黄宗羲特别喜欢思考,虽然年纪不是很大,可是已经有了独立的认识和见解,该要坚持的东西,轻易不会动摇,厌恶和摒弃的东西,绝不会接受。
这一次,黄宗羲坚持的理念,居然产生了动摇,这是很罕见的情形。
永定门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黄宗羲抬头,漠然的看了看城墙和城门。
队伍终于消失在甬道之中。。。
紫禁城,文华殿。
曾永忠的情绪有些激动,直言不讳的开口了。
“皇上,臣直言了,皇上没有必要与黄宗羲见面,虽然黄宗羲是复社的领袖,不过复社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影响力,在南方的名气已经很不好,塘报在南方传开之后,很多读书人对复社的看法大为改变,一些加入复社的读书人,纷纷离开,不再宣称自己是复社的成员,东林党在南方的影响就更加不好了,皇上深谋远虑,决意控制舆论,臣等已经按照皇上的吩咐,决意创办报刊,将朝中的诸多事宜,通过报刊宣扬出去,让天下人都知晓皇上和朝廷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一旦报刊办起来了,朝廷的诸多决策宣扬出去,天下人都知道了,必定会对皇上感恩戴德,必定会明白皇上的一片苦心,到了那个时候,天下归心,无数的俊杰之才就会投奔皇上,就会归顺朝廷,皇上就不会缺乏人才了。。。”
曾永忠说完之后,史可法犹豫了一下,跟着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曾大人说的是,皇上的确没有必要见这个黄宗羲,若是皇上想着吸纳人才,本次的会试和殿试,就可以吸纳足够的人才,日后恢复了科举考试,皇上同样可以吸纳天下的俊杰之才。。。”
史可法说完之后,不想说话的洪承畴,也跟着开口了。
“大人,臣觉得曾大人与史大人说的都有道理,皇上的确没有必要见这个黄宗羲。。。”
吴宗睿脸色平静,没有马上开口说话。
其实他的内心,也有一丝的犹豫,既然曾永忠、史可法与洪承畴都反对,远在南京的卢发轩也反对,就说明见黄宗羲的确没有必要,不过作为穿越之人,吴宗睿的见识,自然是要远远高于这些人的。
黄宗羲最大的重要性,就是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而且还进一步的深化了这种思想,进一步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性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要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家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障百姓的基本权利。
黄宗羲这种民主启蒙的思想,要早于被公认为民主启蒙代表人物的卢梭。
吴宗睿看重黄宗羲的,正是这一点,他很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权力越来越大,自身也很有可能陷入到迷恋权力的怪圈之中去,如果有人能够大胆的提醒,自己也许能够警醒,能够时时刻刻约束自身。
当然,现如今的黄宗羲,思想认识远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民主的思想远没有启蒙,这也是因为自身穿越了,大明的天下没有遭受到后金的蹂躏,汉人没有遭遇到惨烈的杀戮,黄宗羲的经历也远没有那么坎坷,认识暂时没有那么深刻。
这也正是吴宗睿犹豫的地方,他不知道黄宗羲的认识究竟会不会改变。
可不管怎么说,黄宗羲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学识丰富,思想认识深邃,这样的人,如果能够为自己所用,必定能够成为一代名臣。
所以说,能够吸纳黄宗羲这样的人才,也是不错的。
沉吟了一会,吴宗睿看着曾永忠等人开口了。
“你们一致反对我见一见黄宗羲,你们的建议不错,不过这一次,我又要坚持己见了,就说这一次在南京发生的事情,钱谦益、陈名夏和房可壮等人,鼓动那些考生闹事罢考,其实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想好了退路,在考生聚众闹事之前,就离开南京前往福州去做官,他们同样为黄宗羲想好了退路,但黄宗羲没有走,一定要与这些考生在一起,就凭着这一份胆量,我也可以见一见黄宗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