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十万八千里了。
关学在这个时候再次表现出现了它在变革态度上的保守和温和,以李复为首的关学儒士并没有按照李虎的要求大力改造关学,以便让关学成为新变革的理论基础。而尤其让李虎不满的是,李复和一批关学弟子渐渐走到了变革的对立面,他们和朝廷里的保守派越走越近,特别在中土王朝更替的正朔一事上,至今没有拿出一个符合李虎利益需求的新理论,这是李虎极为不满的地方。
李虎在李复致仕之前,曾在朝堂上公开指责李复,认为在自己离京的两年时间里,关学不进反退,不但没有在学术理论上坚决支持变革,反而拖变革的后腿,阻碍了变革的推进。
李复知道李虎对关学非常不满,但他又不愿意背弃自己的学术理论,所以主动请辞,不干了,再干下去,他的脑袋掉了无所谓,但整个关学跟着遭殃就是天大的罪过了。好在关学此时已经分裂,一部分儒士坚决追随李复,坚持李复的理论学说,而一部分儒士则顺应形势,主动配合朝廷,在学术理论上不断的推陈出新。以便配合变革的实施,但他们的观念还是过于保守,跟不上变革的步伐。
去年李虎到了大同,在大同和国子监的博士、教授们数次讨论变革,惊喜地发现北方儒学在学术理论上更有助于变革的推行和实施,于是他请李师夔、沈璋、裴绩全面整理一下北方学术,并拿出一套完成的理论。李师夔等人看到了北方儒学发展的契机,马上投入极大的热情整理出了一套完成的学术理论,为了能尽快赢得大宋儒士们的承认,他们称其为晋学。
李虎最早拿到晋学的学术理论,在仔细阅读和思考之后。他决定在长安推行晋学,让晋学进入长安的太学和国子监,时机成熟则在地方学府、学堂进行推广。当然了,以大宋儒士们的保守,晋学的推广不可能一帆风顺,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需要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但推广晋学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促进关学的发展,让关学儒士们迅速摆脱保守思想对他们的束缚,从而在学术理论上给变革以强有力的支持。
“我在信里已经对三位先生说了,请你们来长安的目的,就是想请三位先生在长安的太学讲学,宣讲晋学。”李虎恭敬地说道,“这对中土来说是一件大事,请三位先生务必答应。”
“我们既然来了,当然要拜访一下长安的大儒,向他们虚心求教。”李师夔同样很客气。这是个机会,是北方儒士回归中土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做为北方儒士的代表,他无论如何也不想错过。
自从大唐王朝败亡,北方汉人便饱受蕃人的奴役,世世代代都想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如今两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甚至已经忘记了他们,不愿意承认北方汉人是同一个血脉的子孙,这令北方汉人尤其是北方儒士们非常伤心。现在他们已经回来了,已经重归故土,为了把隔断两百余年的血脉重新连接起来,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李虎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他们感激涕零,他们迫切想站在长安太学的讲堂上大声宣告,我们回来了,我们回到了中国。
=
九月二十八,李虎率文武百官齐聚太学,聆听北方大儒李师夔讲学。
三天前,当这个消息传到太学的时候,太学就已经轰动了。太学的博士、教授、助教和学士们或许还抱着一丝好奇的心理。但朝堂上的文官们却知道乌云已经压顶,风暴就要来临了。谁能想到,李虎在北疆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仅完成了西征,稳定了北方形势,还推出了一个崭新的儒学学派,由此可知李虎这个人太可怕了,他把一切都算计到了,可谓算无遗策。
事实摆在儒士们的眼前,如果晋学完全符合李虎的需要,成为变革策略的学术理论,并迅速在中国得以推广,那么整个中国的儒士们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讨饭了,大量北方儒士的南下必将给中国儒士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利益上的损失无法估量。
李师夔的讲学再度引起了太学的轰动,中国儒士们一次感受到北方儒学的博大精深,北方汉人和中国断绝两百多年后,不但没有放弃儒学,反而和中国儒士一样继承和发扬了儒学,他们在儒学上的成就同样不亚于中国儒士。然而,争论无处不在,每个儒学学派对儒学经义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于是,李师夔和李复在太学公开辩经。
这场辩论没有结果,却引发了一个意外,李复因为过于激动而中风,不久便辞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