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宁向直中取
孙淡慌忙走上前,定睛看去。却见眼前是四件木牌和四件三角小旗,上面印着一个“令”字,用蓝缯制作,牌用椴木涂以金漆。
他有些吃惊,这东西可是等同于尚方宝剑一样的存在,是皇帝授予地方大员,作为便宜行事时的标志。一般来说,只有总督和巡抚一级的官员才有此特权。因为古代法制混乱,很多时候依靠人治。加上信息不通,遇到紧要事务时,需要总督们临机决断。所以,需要一种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威。
当然,皇帝临时派出钦差的时候也需要授予王命旗牌。像孙淡现在的情形,也有些类似于钦差。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若没有这种东西,根本没有权利阅读皇家档案。
能够被皇帝授予如此大权,孙淡惊讶的同时也感觉到身上的压力。由此可见,朝廷的财政恶化到什么程度,也由此可见皇帝意欲扭转正德以来糜烂的财政状况之决心。
谢了恩,接过旗牌,收进一个漆木盒子之中,皇帝又问他什么时候能够拿出一个确实的章程来,还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孙淡整理了一下思路,心中已有定计。若说是章程,这个倒难不倒他,到时候大不了从张居正的改革中抄几条就可以了。不过,张居正的改革那是在四十多年以后的事情。时世不同,社会形态不同。若生搬硬套,未必适合如今这个时代。为了保险,还是先做些社会调查为好。而且,皇帝现在威权不重,匆忙改革,未必有一个好的结果。
摸着石头过河是最佳选择,实在不行,可以先在顺天府的一个县城做个试点看看效果,如果可行,等以后再推广也不迟。
孙淡把自己这个想法同皇帝简单地说了说,嘉靖点了点头,赞道:“孙卿虽然年轻,却是个老成之人。先在顺天府弄个偏远县份试试也好。一边试,一边斟酌,几年下来,大概可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动的办法。”
说在这里,他眼睛突然一亮,看着孙淡,嘴角带着一丝微微的笑意。
被皇帝用这种古怪的眼神盯着,孙淡心中有些不安。可表面上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状:“陛下圣明。”
皇帝嘴角的笑容绽开:“要不,孙卿你选一个县试试,你来做这个县令?”
孙淡吓了一跳,内心中,能够在地方上独挡一面固所愿也。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在地方上磨练几年,有了基层工作经验,将来回中央,也算是一笔从政资历。可是,他现在小秀才一个,真去做七品命官,天下文人的唾沫喷也将他喷死了。
孙淡忙道:“不可,孙淡如今是一个小秀才,如今突然做一县的县令,于朝廷制度不合。”
“如果朕下恩旨呢?”
孙淡不动声色:“会被内阁驳回的,休说内阁,只怕吏部那关都过不了。”
皇帝有些失望:“那些文官们也实在有些难缠,有没有其他法子呢?”
孙淡也觉得无奈,只道:“臣马上就要参加恩科考试,只有等明年中了进士才能为君父分忧了。”
“这倒是一个好法子。”皇帝兴奋起来了,背着手在屋中走来走去,喃喃道:“还有几天就是顺天府乡试,等孙卿中了举人,就有资格做县令了。到时候,朕一道恩旨下来,谁还敢说三道四?”
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按明朝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可以到吏部注册,可以取得一定官职,可以当县官了。当然这个职位很少,每年大概就四十人到一百三十人的名额。举人的名额很少,那么举人当中候补做官的人就更少了,这样就往往有候补官。
正如皇帝所说,到时候,只要他下一道圣旨,吏部的人也不好说什么。
孙淡脑子有些发蒙,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皇帝使劲地搓着手,笑道:“反正秋闱结束到春帷也有三四个月时间,孙卿一边做官一边在你所管辖的县中实行新政,一边准备考试。到时候再去考进士……呵呵,朕突然想起一件事。”
孙淡禁不住问:“陛下突然想起什么事?”
皇帝:“若孙卿你在会试的时候中了会元,然后殿试的时候中了进士甚至进了三甲,朕若就不得不让你进翰林院,到时候,你那个县令可就做不成了。”说着话,嘉靖竟然有些发愁起来。
孙淡心中好笑,道:“陛下,科场上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大才如唐寅者,中了解元之后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