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死,也好过这种难以忍受的等待。
当对岸轰隆隆的鼓声如从天边传来的滚雷般响起,四百多名赵卒纷纷握紧手里的投射武器。战斗又将开始,也许是生命的最后时刻到了!
......
木筏中间位置的秦卒登船后纷纷将盾牌举过头顶,用组合起来的防御盾墙抵御赵军射过来的箭矢。这种立起来有一米多高的方盾牌足以抵挡住赵军弩弓的射击,一旦组合起来恰似一面木墙。坐在木筏两侧的兵卒则使用所有能用的工具拼命划水,以求最大缩短到达对岸的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在这一刻被彻底体现出来。留在水中就是个活靶子,只要攻上岸去就是胜利!
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关键的距离是到达丹水河的中间位置。赵军为了让自己的防线更加稳固,早已在各处渡口的后方布置有大量的投石车装置。附近山上的大石头和木材到处都是,完全可以采用一边战斗一边生产的方式来补给前线使用。也就是说,拖得时间越久,赵军的霹雳车就会越多。
赵军的远程部队可能是担心离河岸太近会被冲过来的秦军破坏设备,所以依据其有效射程尽量远离前线位置。秦军发动渡河战役之前,他们便已完成试射准备,射击诸元几乎都被标定的完美无缺。一旦发现有人强行渡河,埋伏在附近山上的观察哨就会利用旗语预警。通过观测到目标的距离,通知山下密集阵的投石部队展开猛烈炮击。
秦军显然也知道这个飞石的攻击势头太猛,所以当看到突击队将要临近河中心位置时,更加振奋人心的战鼓擂得是隆隆震天响。
闻鼓声奋起!这是每一名秦军兵卒都知道的理论,于是拼上吃奶的劲用力划水。
赵军投石部队早已准备就绪,各抛石车的官长全都注视着坐落在附近山腰处的指挥所。随着颜色醒目的旗语出现后,几乎同时大吼。
“目标距离!三百三十米!放!”
发射兵听到命令,随即用大木槌敲向卡住绳索的木销。被绷紧的绳索瞬间得到释放,产生出的巨大动能马上做功。通过杠杆原理的投石车猛地发出一声巨响,将挂在炮梢皮套上的大石头用力抛出。
赵军投石部队所使用的投石车,一共分为两种。上面所描述的是其中一种,还有一种则是由人力拉动的。其做功原理是炮梢的一头的皮套上挂有大石,而另一头有一条或者数条绳索。当兵卒听到发射命令后,便背起绳索朝后猛跑。随着挂有大石的一头超过原有平衡点时,就会产生出巨力将大石抛射出去。
不管是那一种大型抛射武器,其作用都是一样的。当第一颗大石落入水中时,随后而至的石头纷纷到达。所产生出的巨大水花四散飞溅,将附近的木筏冲得歪歪斜斜。运气不好的秦卒更倒霉,被大石直接命中所乘的木筏而随之四分五裂。
秦军没有听着鼓声后退的规矩,失去船只的军卒不畏寒冷直接展开泅渡。也顾不得发髻上出现的白色冰花,只知道朝着前方拼命地游。但失去盾牌保护的这些人随即成为赵军的射击目标,没游几下就被纷飞而至的箭矢射杀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