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自己完全破碎,在破碎过程中迸射出夸克。
平常的粒子撞击实验,都是用阿尔法射线撞击一个物体,或是用单个氦原子核撞击一个其他的原子。
这都不可能让质子和中子直接破碎。
哪怕是两个粒子之间相互对撞,氦原子核和另一个原子核破碎之后,它们在强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新的人造元素。
元素周期表除了自然界中的元素,后面的人造元素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制造。
也只有简并态物质,他没有原子核,组成它的物质是可能比夸克还小的粒子,才能直接让氦原子核完全破碎。
周宇看到科学家们极为兴奋的表现,他心中也很兴奋,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发现。
如果真能证实这个粒子是夸克,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总归能操控夸克。
到那个时代,就可以随意完成元素之间的转换。
通过一捧泥土,能制造出一块金子。
还可以用夸克组装出稳定存在的人造元素,比如粒子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镆元素。
“留下一组人进行重复实验,想办法捕捉疑似夸克的粒子,并研究这种粒子的性质。
其他人进行下一组实验,我们先要把设计的实验都进行一遍,留下有异常的实验,在对这些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周宇在一旁提醒道。
于振峰再次开始实验,他用贝塔射线继续轰击简并态材料。
贝塔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组成。
贝塔射线轰击到简并态材料,本以为会发生电子向四周崩射的情况。
结果实验室中很平静,一点异常现象都没有发生。
“这是怎么回事,和我们预想的实验结果完全不一样,到底是哪个地方出现错误。”
“快看实验过程回放,逐帧的播放具体情况,快速查找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刚才好像看到了几个光带,只是一闪而过,它是不是发生了电子的衍射。”
“不可能吧!简并态物质周边也没有细缝,怎么会发生衍射现象。”
他们开始逐帧的检查刚才的实验录像,电子即将要轰击到简并态物质时。
它们好像不是一个粒子束,而是变成了一道波,绕过简并态物质,并在简并态物质两旁形成了常见的电子波衍射条纹。
“果然是电子束发生了波的衍射,波粒二象性怎么会在这个情况下,突然显现出了波的性质。”
根据量子力学,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波等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只不过电磁波整体表现为波的性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它将变为由一份份能量简化而成的虚拟粒子。
它的本质还是一小份能量,而不是一个实体粒子。
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它表现出波的性质还是粒子的性质,这是由观察决定。
这个量子力学难题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问题。
用数学角度来类比,可以把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简单比喻为随机函数。
在随机函数没有导出时,它代表着这个函数,一旦随机函数确定某个值,他代表的就是这个数值。
周宇带领科学家们继续探索这个问题,他们最终发现,简并态物质有一个奇特的现象。
在某些条件下,它附近的粒子表现出波的特点。在某些条件下,它附近的波,表现出粒子的特点。
得到这个结论,有的科学家热泪盈眶,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现,这个现象可以解决许多现代物理学遇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