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哪也不去!”
沈归本是怕老捕头回到家中,睹物思人,会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困境;只不过看他的态度仿佛格外坚决,自己也不好强人所难……
“哎……那既然是这样的话,就劳烦您给周元庆带句话吧。就说,解决南康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等”字。”
“哎,我记下了。贤侄,你此行又去往何方啊?”
“长安,祭拜家中先人。”
一锅菜粥分食完毕,客栈外的大雨也终于停了下来。一老一小互道珍重,就此分别。沈归骑上那头漂亮的小驴,踏上三晋地面,直奔长安方向;而痛失爱子的老吕捕头,带着两匹快马、一具尸身,返回燕京交差。
可惜的是,拒绝了沈归邀请的老吕捕头,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坚强。天佑帝的封赏嘉奖、文武同僚的嘘寒问暖,并没有令他逃开睹物思人的困局。就在北燕王朝成功平定华江以北的那一天,老吕捕头也在普天同庆、大赦天下的欢腾气氛之中,静悄悄吊死在了自家的房梁之上……
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大世代的进程面前,永远显得非常苍白……
此时此刻,北燕王朝原本窘迫的局面,经祝云涛的一手釜底抽薪,立刻翻转过来。解忧军大统领庞青山,虽然成功收拢了秦军残部,壮大了己方军威;但前有石门、燕京两座坚城阻拦、后有蔡宁、项青两军三面合围,解忧军正面临着走投无路的绝境。
其实所谓的绝境,对于一支强队来说,未必只有溃败一途可循。古往今来、无数以弱胜强、名震天下的经典战役,大多都是发生在一方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困兽之斗,濒死一击,往往会爆发出极其惊人的战斗力;而围三阙一之法,也就是为了在心理上给对方士卒一个纾解、瓦解他们那死战不降的决心,从而避免己方承受过大的伤亡数字。
公平的说,虽然解忧军的战斗力、早已被天下人所不齿;但那也是南康朝廷花费大笔金银供养的正规军!而且仗着财大气粗、工匠手艺精湛的优势,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后勤给养、这一支解忧军、足可称华禹历代兵家之最!
只不过南地百姓,生活环境富足;就连那些最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会去找一间正经商号,打杂学徒;绝不会让他们来吃这一碗沾了人血的刀头饭!也只有那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孤儿或是配军,才会为了一口吃食、一条活路,而投身军伍之中。
兵源素质也就可想而知了。
换句话说,如果今朝被四面合围之军,都是陈子陵麾下的秦地虎狼;再有这一批天机工坊的新式军械作为辅助的话;那么背水一战、一鼓作气打下燕京城,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可如今乃是南康解忧军被人合围,还是刚刚经过收拢混编的“杂牌军”!
更可怕的是,其中大部分的三秦老兵,对陈子陵“阵亡”的前因后果,都心如明镜一般……
所以这些人微言轻的秦军士卒,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才会被上官裹挟,全体向南康军投诚倒戈;而庞青山麾下的正统解忧军呢,也必须时刻警醒,以防秦军士卒为了替主帅报仇、随时会反戈一击。毕竟强宾压主的事,可从来都不是天方夜谈!
所以眼下的解忧军,正处于内忧外患、互相猜忌的微妙状态之下;而这十几万杂牌,除了四处逃窜与消耗粮草之外,也做不出什么有意义的应对之法。
周长安奉旨收拢三秦大地,无法回到蓟州指挥作战;所以左丞相王放重新挂帅,全盘接过了战场指挥权。就算所有北燕人,都准备好要将南康军一举歼灭的时候,他竟发布了一道别有意味的帅令。
他将战场划分在中州以北、鲁东以西、燕京以南、三晋以东的范围之内;所有在野的北燕军、同时向中心点缓缓进军,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敌军仍然还在蓟州平原以内,那么所有人都不必着急;直到冬至来临之前,将这十几万军队消灭即可。
蔡宁对此老成持重之计、倒是毫无异议,并迅速上书附议;可当项青接到此令之后,却并未理会王放的进军方略;他只是修书一封,呈天佑帝驾前、要求朝廷给他祝家父子一个说法而已。
次日朝会之上,天佑帝将项青的呈文掷于堂下,目光如冰似刃,直刺太子周长永。不过,他并没有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斥责太子,甚至都没有提过一个字;他只是铿锵有力的做出了一个天子承诺:
朝廷必会继续深挖祝云涛一案,不会因为以一个名唤柳执的“杀人剑”伏法,而彻底宣告此案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