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吴三桂的奏折则更加的开心.看了吴三桂要钱要粮的奏折,一点也不烦,就一句话:"只要你赶紧搬,要啥给啥."于是下令户部全国征集所需物资,以满足吴三桂的胃口.康熙此刻是真的开心.[,!],这几年的准备虽然没能用得上,但是只要顺利的撤藩,没用的上才是更好.毕竟双方一开战,损耗国力都是小事,能不能胜利才是关键.可惜他还是愣了些,被表象给迷惑了.
现在,一方忙着调兵遣将,另一方忙着整理搬迁所需物资.即将对阵的双方现在都忙得不亦乐乎.共同创造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搞笑,滑稽的一幕.可怜的现阶段的康熙,还不知道自己被吴三桂玩的团团转.吴三桂的造反已经进入倒计时.
短短几周时间,吴三桂的士兵,粮食,武器就已经全部准备完毕,这也就是他这些年的积累.全力发动之后,物资方面完全不成问题.至于军队方面,十五万大军一直就是只听从他的指挥,士兵们心里根本就没有朝廷的概念,军队的调动更加的顺利.现在吴三桂就等着儿子回来一起正式起兵.可是临了了,却发现自己还需要一件极其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造反的理由!
自古以来,造反从来不需要理由,而在造反这项活动中,理由几乎没用.但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阐述自己造反的正义和必要性.理由还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放在他吴三桂的身上,则是尤其重要.对于吴三桂而言,他不需要向朱棣那样,"靖难"清君侧当理由.只要他举兵,面前就有现成的理由------反清复明.
但就这么一个既简单又好用的理由,吴三桂此刻却是头疼不已,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方光琛和刘玄初两人已经争论半天了."王爷,此时明亡未久.人心思奋,当前宜立明后,奉以东征.老臣宿将,无不愿为前驱矣!否则,必将失去一大助力,同时更会丧失人心."刘玄初沉声道.
这些全都是实在话,即便是造反,也要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拥立一个明朝的皇帝,以他的年号收纳天下英雄.则大事可成.光凭吴三桂的声望,是聚集不起人气的.再说,吴三桂拥有的只是恶名,声望是完全不具备的.刘玄初刚一说完,方光琛便立刻接口道:"刘兄此言差矣,王爷当年出关乞师,势单力孤,尚可解释.永历皇帝逃到缅甸,也被擒而杀之,依然不可解矣.如今推翻清廷,恢复故土甚易,大业成功后当然不能终守臣节,如果现在再次立明,篦子坡之事,可以做一次,难道还能再做第二次?"这话实际上就是废话,当年吴三桂杀了永历皇帝,就已经没法向天下解释了,如果这次造反成功,再干掉新立的朱氏皇帝,天下会怎么想?方光琛这句话的意思只有一个,就是不想让他人指挥而已.
方光琛在长远谋略上面还是比刘玄初要差得远了.要不说书生误国,古人诚不欺我.自古成大事者均能伸能缩,曹操曾跪拜过汉献帝,朱元璋听命于宋朝的皇帝韩林儿,天下平定后这些顶头上司结果呢?汉献帝被迫传位,韩林儿沉入大江.自古成败论英雄,有没有顶头上司不重要,关键看成大事的人有没有气量和雄心.
可惜,这些东西吴三桂压根就没有,两相对比之下,他还是更加认可方光琛.主要就是他听了方光琛的话之后,居然害怕了,于是决定,不用明朝年号,自立年号"周"."好了,不用吵了,‘扶明’旗号是要打的,本王也可以找一个明朝皇帝,但绝会不用他.本王也可以给永历皇帝披麻戴孝,但绝对不用明朝年号,要用我自己的"大周"年号.现阶段就这样吧,等夺取了天下,到时候再说!"
刘玄初这个时候的认死理的牛脾气上来了,拼死进谏道:"不可王爷!尊奉天子,匡持正义,则师出有名,要知道堂堂正正才能胜利".
方光琛立即抓住机会反击,表现极为生气的说道:"哼,此言大谬,你的意思七岂不是说平西王的出师就是邪恶的,活该要失败?"
"你!"刘玄初怒不可谒,双眼瞪着方光琛.
"本王主意已定,就这样办吧.廷献(方光琛的字),这件事情就交由你亲自办理.不要让本王失望!"吴三桂准头嘴角露出笑意说道.
方光琛立即上前一步回道:"谨遵王爷号令."
两个月的时间,胡国柱派到厩的使者回来了,他们没有带回世子吴应雄,只带回了长孙吴世璠.吴三桂看了以后很纳闷,询问原因是肯定的.
"回王爷,世子说什么也不回来,说是要为王爷多多争取时间,最后属下没法子只得先将世孙接回来."回来的使者如实汇报道.
哎,到底还是自己的儿子啊,他现在没回来以后也就不会再有机会回来了.不过现在有了世孙吴氏藩,回头他吴家的家业就可以全给他.想到这里,吴三桂也就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未完待续)
ps:小弟忙过这段时间就好了,希望兄弟们帮忙多多宣传一下,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