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闹剧已快接近尾声,穆梓安打手势收拢禁军,一回头又正对上被韩蛰押着的董秦氏。董秦氏年近四十,穿着绀青混黛色的袄裙,怎么看都是个暮气沉沉的妇人。
穆梓安不免好奇:“二夫人为何如此‘偏帮’娘家?”都说出嫁从夫,就算秦家选个冷门的卓敏站对了独得一份拥立之功,董秦氏又能捞着什么好处?
董秦氏眼露一丝鄙夷,旋即冷淡道:“只是不想再过这样死气沉沉的日子。”
穆梓安眨眨眼,顺着董秦氏的目光仔细看向这座相府。七进七出的大宅,高高悬挂的金字牌匾,四面收拢的围墙,钉铁的大门冷漠的石狮……白天看还不觉得,晚上映着火光,真是越看越压抑,压抑得直叫人喘不过气。
董秦氏披散着头发,不用照镜子都知道现在自己有多狼狈——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这么随性肆意过了。
她只是六品官的女儿,被相府看中聘为次媳,乃是因为她“纯孝”。她待嫁时,父亲正任职鸿胪寺,随使团前往瓦剌生死未卜,母亲担忧过度以致病倒,危急时刻是她扛起了全家,照顾病母抚养弟妹,紧闭着门庭不理会外头“秦老或许投了敌”之类的风言风语。
三人成虎,曾参杀人,流言蜚语也能杀人,真不敢想当初是如何熬得过那样的日子。待父亲平安归来,她终于可以卸下重担,随之而来的便是相府的提亲。老丞相说,他二儿子迂腐有余不通庶务,需要一位心性坚定、贤惠能干的妻子。
她全家都受宠若惊,未嫁时谁不道她是得了天大的福气,可真正嫁了才发现,董家根本是个能将人活活闷死的泥潭子!
她是小户出来的,出嫁前母亲特意叮嘱她要多看多学。她便看着衍圣公府所出的大嫂的行事,亦步亦趋,为丈夫生儿育女、纳妾蓄婢。丈夫每日寅末起戌初歇,不在官衙就在书房,常常接连几日说不上一句话;儿子满五岁就要挪出内院,相府的规矩是男丁必须专心读书,隔五到十日才能回内院请一次安;女儿也是五岁起便跟着教养嬷嬷学规矩,每日母女一起吃饭时也有教养嬷嬷在旁看着,汤勺都不能碰着汤碗,筷子不能磕着盘沿,席间静寂无声,眼神都不能斜一斜。席后便是漱口进茶散步再各回屋去午歇,有一回她实在睡不着,便找女儿来说话,第二日却发现女儿手指裹了一圈纱布,原来女儿没午歇,下午刺绣课时熬不住困,恍恍惚惚间一针戳在了指甲里。
十指连心,女儿痛得脸都白了,严厉的嬷嬷却逼着她完成落下的功课。她站在女儿身边,不能搂着给她呵痛,也不能替她绣完那几只沾了血的水鸭子,只能忍着酸涩教育女儿“别娇气”,背后去求嬷嬷稍微放松些,宫里出来的老嬷嬷叹着气与她道:“老丞相过世前千叮万嘱,万万不可污了相府门楣。”
是相府,就必须严格,老丞相过世后要更加严格。几个教养嬷嬷有的伺候过太后,有的伺候过皇妃,半生沉浮看得清楚:老丞相过世后相府已然名不副实,里子撑不起来便只能由面子来补。女孩子们尤甚,须得磋磨尽血肉碾成一张从女四书里撕下来的薄薄纸皮,这样才能嫁入那些“门当户对”的人家,并觅得一席之地。
嬷嬷说的一点都没错,女儿们嫁入公府、侯府、尚书人家,如她一样帮丈夫生儿育女、纳妾蓄婢,贤惠到了极致,夫家便不好意思再嫌弃嫁妆少、再嫌弃妻家助力不够,女儿们便能过上安宁平静的日子……几可让人绝望的日子。
董秦氏依然看着相府大门,忽然一勾唇角,勾出一道重重的皱纹:“当爹的没本事,我女儿只能去受那样的罪;我女儿受了那样的罪,当爹的还要来拖后腿,为了尽孝便要接个奸生女回来……还嫌孩子们过得不够苦!”
“那你又为孩子做了什么?”忽然传来另一个男声。
不知何时又出现一个中年男子,相貌清俊,董彦洵很像,细看却少了一抹儒雅,多了几分刻板。
董彦沣,督察员佥都御史,正四品上,董秦氏的丈夫。
董彦沣站在阶上,背后正是相府大敞的钉铁门,门内没有点灯,仿佛是一片能将人吸进去的黑暗。
董秦氏听得丈夫问诘,不由笑了笑:“我害得孩子们成了罪臣儿女……或许我真的疯了,早就被逼疯了。”那个曾在瓦檐燕巢下翻新花样踢毽子的少女,曾经抄着扫帚将欺负她弟弟的坏孩子追打了几条街的少女,早已再日复一日空虚寂寞中被煎熬成一个深闺怨妇。
满心都是恨、怨、无人可诉的寂寞,因此当娘家叫她回去共商“大计”时,她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知道计划很荒唐,但越荒唐她内心越觉得爽快,与其淹死在泥塘里不作一声响,倒不如如烟花一般砰得升上天,轰隆一声,粉身碎骨。
穆梓安抱着胳膊站一边听半天,确定他们夫妻再没什么话要说了,才上前:“带她走吧。”
又对董彦洵、董彦沣和徐校抱了抱拳,“告辞。”
董彦沣注视着妻子的背影,良久,才默默闭上了眼睛。
拐角处,宝钗也放下了车帘:“我们也走吧。”
薛婉绞着裙子,忽然低低道,低垂的睫毛下笼着淡淡的雾气:“果然……还是因为我么?”
宝钗刚抚上小女孩的背,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薛蝉冷冷一句:“跟你没关系,那个女人自己都承认她是个疯子。”
薛婉咬了咬唇:“可是,她是被人逼疯的。”
“那也不是被你。”刚好窗户缝隙里又闪过相府高大的廊檐,薛蝉眼中嘲讽更甚,“这个地方……丞相续弦小吏之女,还可说是为了前妻的儿女,可他又为次子下聘小吏之女,只可说是为了铺路。”
连宝钗都没听懂:“铺什么路?”
“本朝秀女不取高门贵女,而是采选民间良家女。一般选到最后,宫里会留几十个秀女,但只有一半会嫁入皇室,另外一半放出宫嫁人。宫里出来的见人大三分,不少达官贵族抢着聘娶这些秀女,还有后宫嫔妃为拉拢势力顺势做媒的。”最爱干这事儿的便是以前那位孝泽皇后,“总之,京城官家里头有两种主妇,一种是高门贵女,一种是落选秀女;丞相府两个儿媳,分别应酬这两种。”
老丞相想的好,阳春白雪的,自有衍圣公嫡出大小姐来让她们见识什么叫千年世家的底蕴;下里巴人的,也有从小亲自提篮子上街买菜的秦氏陪她们叽叽喳喳聊“今天宴上太后娘娘冠上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