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三章 没盐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临了,陈执中说道:“仲永呀,老夫恐不能在这两浙陪你多久了。老夫官运不济,不出三月,必将调任至江宁,与你的另一位泰山就要成为同僚了。”

    方仲永道:“江宁府乃江南东路首府,可是要擢升大人为那一路安抚使?”

    陈执中苦笑道:“你有所不知。那王雍恼我阻碍了他的青云之路,发动其故旧多方攻讦于我,算是平调吧!至于升迁,且等着吧!”

    不经意间,方仲永卷入了官场倾轧。

    要说那王雍是坏人,只怕未必;便如这陈执中就一定是好人吗,也不尽然。只是立场不同,利益不同罢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还可以仿一句利不同则不同道也。

    不管了,造盐要紧。

    过了年开了春,捕鱼的大好时节就到了,若是不能提前预备好足够的盐,难道眼睁睁地看着鱼臭掉,渔民们又走上老路不成?再说了,自己的六元商号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之所以说是造盐,而不是煮盐,是因为方仲永觉得煮盐太浪费木柴。

    本地盛产木柴吗?并没有。要是真有许多的木柴,朝廷早就在这里设立盐场了,哪里还用得着方仲永自己去造盐。

    当然,说造盐也不准确,最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晒水煮盐。

    与传统煮盐想必,晒盐的优点明显,在海边建筑围堤,内筑简易储水蒸发池,引潮水入池晒至相当浓度,入锅煮之即可成盐。缺点也很突出,晒水的时候天气寒冷了怎么办,下雨、起风浪了怎么办?全靠老天爷给面儿。

    这方法其实也不是方仲永的首创,福建那边有更省事的晒盐法,也就是全靠晒,晒够180天,呃不,晴好天气月余即可。

    只是在沿海地区,一个多月不下雨的时候太少见,因此晒盐法并没有大规模展开。方仲永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浪费,所需的量又比较大,只好祭起儒家至宝“中庸之道”来个折中。效率高,出盐多。

    至于环保的问题。哪位圣母说的,保证不打死你!

    但毕竟是还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认可,方仲永对这种晒水煮盐的方法也只是知道个大概。先弄他个几十亩地的卤水池,实验一下再说。

    你还别说,这制盐其实是真简单。

    本地也有不少的渔民因为买不起官盐,自己私下里制过。只是卤水中的杂质去除的不干净,也不知道过滤一下砂石草沫,做出来的盐乌漆墨黑,放到水中溶化之后,还会漂起令人作呕的黑色物体。

    望之令人作呕,食之令人呕吐,因为中毒了。所以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人是不敢去尝试的。

    过滤脱毒而已,有什么可难的?

    您见过家用纯净水过滤装置吗?一层大石子,一层小石子,一层活性炭,收您老八百一点儿都不贵。

    方仲永不会做活性炭,暂时也没有那个必要,寻些上好的竹炭代替,大不了经常更换就是了。

    如此种种,最后出锅的盐竟是白如雪,细如沙。命大熊品尝了一下,试试有没有毒副作用。

    大熊小心翼翼地捻起一小撮,放入口中,略一咂摸,就赶紧吐了出来。

    方仲永紧张起来:“有毒?”

    “盐味太重,受不了。”

    想来也是,现在的海水中本来就没有后世那些乱七八糟的污染源,农药、重金属什么的根本不存在。就咱这土法制盐,不说领先于西方多少年,起码做出来的盐是绝不会吃坏肚子的。

    实验大获成功!

    方仲永回到书房,提笔写奏折报功领赏,最起码也得让官家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异心,我这可都是为了你老赵家好呀!

    一边写奏折,方仲永还一边委屈:我太难了!搁在后世,没盐了,拿两块钱买一包就是了,不像咱,还得辛辛苦苦地自己做。

    虽然制盐是为了腌制咸鱼,但卖咸鱼不全是为了老赵家的公司的长远发展吗?为什么就没有人给点个赞呢?

    赞还是有的,只不过需要点时间。

    一个月后,赵祯接到了方仲永《论新法制盐事》的折子,阅之龙颜大悦。令有司试行,所得之盐较方仲永所描述更佳。遂下旨令各盐场依法而行,盐的产量大增,盐价随之而降。

    又月余,方仲永期盼的“赞”来了,加中散大夫,算是小小地提了半级。

    虽然不算是什么大礼包,但一个大夫的名头也算标志着方仲永真正地进入了特权等级。所谓刑不上大夫,绝不是说说而已,只要方仲永今后不犯下滔天大罪,小命当无忧也。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