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头一时微皱,一时舒展,显然很是动心。
其实杨一所说的,也不过是一些后世经常看得到的,有关图书界和文化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另辟蹊径别开生面的法子。以及具体到如何运作一个书城,将其打造为巨型文化摩尔的详尽阐述。
但是只是因为这些理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立刻就显得新锐而振聋发聩。
“咦,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一本十块钱的书,最终有接近一半的收入要流到销售商手中,难道你就不想把这部分利润也自己吃进么?”杨一奇道,脸上是单纯而质朴的疑问表情,如同一个小朋友在问自己的家长雪为什么不是黑的,可是话中的内容却充满了恶魔式的诱惑。
“这个……”罗戈使劲儿苦笑,傻子才不想:“可是……”
“可是什么,放眼全国,也就是新华销售渠道和民营销售渠道,一个暮气沉沉,一个小打小闹。”前一世的记忆中,那些有着“书城”概念的图书大卖场中,最早的北京图书大厦也是98年5月才落成开放。
如果现在就在越州建立起这样一个卖场,这个“全国第一书城”的名号,亦将是杨一的文化国度中辉煌灿烂的一笔:“如果我们自己建立起一个堪比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的大店,且用现在刚刚流行起来的超级市场模式来运营,罗哥你想想看……”
“超级市场?”罗戈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对这个刚刚在大陆风行起来的零售业模式并不熟悉,却也不算陌生。这位胖总不是零售业里面的弄潮儿,但是作为一个商人,他至少知道这种目前只在国内一线城市出现的新事物,它那可以预期的、已经渐渐初露锋芒的恐怖竞争力。
于是杨一又例数自己拥有一座书城后的诸多好处,比如从出版发行到最终上架销售这个中间所省略的渠道商过程;比如因为多样化经营和丰富的商品选择,而显得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比如图书销售不畅而引发的退货以及营销费用浪费问题……
“我们可以在书城的二层开办电子文化和影音产品专区,三层开办属于自己的图书馆,回收消化滞销书,另外还可以建立起书城直接领导管理的特殊渠道销售团队……”
杨一虽然只是随口列举了一些后世书城的常见营销手段,但是对于罗戈的冲击不可谓不大,胖总虽然见多识广,却终归没有可以窥探未来的逆天能力。
“之所以拒绝入股思阅文化,就是因为有了创建书城的打算。”杨一直视着罗戈,眼中有“敢与我同行”的豪情相邀。
只是有些出乎杨一预料的,对面那个一向显得很有胆识魄力的年轻胖子,在目光复杂地和杨一对视一眼后,居然犹豫片刻,最终和自己拒绝他一样,拒绝了自己。
“为什么?”同样的疑问,不同的人。
半天的时间,就是一个轮回,而现在轮到杨一对罗戈发问。但是语气却不急不躁,甚至并没有几分疑惑,仿佛他的问题只是随口一提而已,只因为这个结果他早已经预料到。
“你说的这个书城,已经是近乎于一个**企业单位的雏形了,即使是和思阅文化比,也只大不小!要驾驭这么大一座文化巨舰,只靠纸上谈兵……”罗戈在心中组织了半天的措辞,终于是和杨一明言。
这个年轻却不乏精明的胖子,敢于压上大半身家出版《云荒·九州飘零》,是因为有《宋朝那些事儿》的成功在先;而他敢于出版《宋朝那些事儿》,是因为本身就浸淫于出版发行这一行当多年,不敢说目光如炬,却也能够分清好坏。
可是要说到相关的下游产业,也就是图书的终端营销,虽然杨一的计划书上屡有想前人不敢想的奇思妙论,却终究还是难让求稳的罗戈下定决心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毕竟前者只是一本书的营销,就算投入再大,也不太会涉及到图书行业以外的方面,哪怕一时失手也总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建立一座书城,则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甚至事关不少文化方面的政策政令,以及商场中的人情关节。
两者的投入从一开始就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一次要让罗戈拿出比出版《云荒》更大的勇气,来投入到一个尚算陌生的领域中,被人拒绝就也不怎么出乎杨一的意料了。
不过杨一在预知剧情的前提下,还不能通关人生游戏,那简直就是重生者的奇耻大辱,而面对罗戈犹豫着的拒绝,男孩亦没有丝毫气馁和失望,眼中的相邀目光变为了独行求道的坚定:“书城我必须要做下去,不够的钱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资源还请罗哥你帮帮忙,我……用一些东西和你换。”
和我换?用什么东西和我换?罗戈心有疑惑地摇摇头,又点点头:“小一,有些事情,是固执不得的!这样,我先前的条件不变,你还是考虑一下,和我一起干吧!”
================================
此章为止,欠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