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四月变局(六)
奉命开拔的第四军一部,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在军队行至保定时,忽然停滞不前,同时截留下一切运往南方的军火物资。
这一诡异的举动顿时引起全国的注意;信阳袁世凯和京城的陆军部几乎是同时致电保定,却无一答复。
三天后,4月21日保定的吴禄贞与驻扎在滦州的第二十镇统制张绍增、以及驻扎东北的第五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忽然宣布兵谏,发布形同最后通牒的‘十二条政纲’:
1。大清皇帝万世一系。
2。于本年内召集国会。
3。宪法由国会起草,以皇帝之名义宣布之,但皇帝不得加以修正或否认。
4。缔结条约及讲和,由国会取决,以皇帝之名义行之。
5。皇帝统率海陆军,但对国内用兵时,必经国会议决。
6。不得以命令施行“就地正法,格杀勿论”之事。
7。特赦国事犯。
8。组织责任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后,以皇帝敕任之,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大臣推荐任之。皇族不得为国务大臣。
9。国会有修改宪法之提议权。
10。本年度预算未经国务议决,不得适用前年度之预算支出。
11。增重人民之负担,须由国会议决。
12。宪法及国会法之制定,军人有参与权。这一行为极大震动了清廷上下!
这些要求基本上就是全国各地立宪派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载沣在两个月前用皇族内阁将之击得粉碎的政治主张。
这等条件要是通过了,那么皇权就真的自此成为摆设,再不复任何权势了。
只要是有理智的人坐在摄政王载沣的位置上,都会对此等条款恨之入骨。
然而,吴禄贞和张绍增的部队就驻扎在直隶南部,距离京城最多也就两日的车程。蓝天蔚的部队则在关外虎视眈眈……一想到近三万乱军就在京城咫尺之间,随时能够兵抵城下,清廷上下就已慌乱一团。尤其是此刻北方主力部队都在南线平乱,北方只剩下禁卫军、第二镇等极少数部队了!
一旦打起来,虽然乱军或许不会、可能不会、不一定会击败禁卫军占领北京,但是万一呢?万一袁世凯在南边鞭长莫及,这边京城被乱军给捣乱了,上哪里去买后悔药啊!?
慌乱的时候,清廷也是采取了措施;首先是将全部火车转移至京城,尽量减缓乱军北上的速度。其次,为了消除此兵乱,时任内阁总理大臣奕匡也是苦劝摄政王将总理大臣的位置交给袁世凯。
理由也很简单;袁世凯是北洋系老大,只有他能控制住各部队,北洋这帮子骄兵悍将也只听他的。现在吴禄贞和张绍增联名兵谏,这两人是近几年提拔上来的留日士官,但是他们的手下一群协统标统管带队官却全是老北洋的人,若能让袁世凯担任总理大臣,让他来服手下,那么第六镇和第二十镇的兵头未必会跟着那两个作乱军官走到底。
另外,现在各地立宪派反朝廷的最大口号就是朝廷弄出个皇族内阁出来。如果借此次兵谏让袁世凯组阁,也能化解对方的口实,拉拢已经快丧尽的人心。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