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8章 锦囊妙计(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还有,不要再限制各个大队全部种小麦玉米,也不要再瞎指挥农民们种什么。不客气的说,我们老百姓,几辈子都是地里刨食,能种什么,种什么最好,我们比你们要明白。”

    刘东来点头,“假科学,一刀切,确实要不得。”

    “即便这么做,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刘东来敲敲桌子,县财政并不富裕,能拿出来的钱粮都很有限,根本救不了全县的百姓,难不成真让老百姓们拖家带口的出去讨饭?

    不,绝对不可以!

    “刘叔,以工代赈,您想过吗?”

    “北宋年间范仲淹主政杭州,正逢杭州饥荒,范仲淹鼓励百姓赛龙舟,湖上宴饮,还大兴土木,被人弹劾劳民伤财。范仲淹上书解释,这些都是为了给百姓创造工作机会,不致他们背井离乡,饿死他乡。”

    李向东一说以工代赈,刘东来就明白他的意思了。

    “对!明朝万历年间,苏州一带闹饥荒,主政者下令禁止百姓游船,于是富家子弟日日在家宴饮,而靠划船生活的船家,都由于失业而背井离乡。主政者的不知变通,造就了与之前完全截然相反的结果。”

    “刘叔,您想当范仲淹,还是万历苏州主政官呢?”

    李向东双目炯炯看着刘东来。

    刘东来好笑的用筷子敲他脑门一下,然后又是一脸愁容。

    “我让人把县里能动的活钱都拢了拢,也没多少,没有经过论证,不好随意上马什么项目。”

    现在和范仲淹的时代又有所不同,那个时候阶级分明,除了劳苦大众,还有许多有钱的富商乡绅,现在,几乎是所有的人都一样的穷。

    靠百姓消费很难创造工作岗位,政府又缺钱,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向东看刘东来这几天确实是愁的不轻,头发似乎都白了几根,他笑眯眯的凑上去把自己的计划说了。

    ……

    下午的时候,李向东骑着车子,嘴里哼着歌儿回家。

    “好运来祝你好运来,好运带来了喜和爱。

    好运来我们好运来,迎着好运兴旺发达通四海。

    叠个千纸鹤再系个红飘带,愿善良的人们天天好运来。

    你勤劳生活美你健康春常在,你一生的忙碌为了笑逐颜开~”

    李向东心情放松,越唱声音越大,没注意到身后坐着牛车,一身油污,脏兮兮的李卫军和李清。

    “向东,这么高兴啊?唱的啥歌?”

    李清高声问,他没听过这歌,但是怪好听的,听着心里觉得倍儿喜庆欢快。

    李向东扭头一看,呦,清叔,旁边坐着黑着脸的大哥。

    李向东咧开一个大大的笑容,“清叔,大哥!我自己瞎编瞎哼哼的!你们又去拉油了?还有多少没榨完?”

    牛车上放着四个大白色塑料桶,里面装的满满的都是麦蒿籽油。

    这桶还是从东方市塑料厂买的,一个大桶能装两百斤油。

    “再有个四五天就差不多了!剩下的三千多斤油就归金牛公社了。”

    李清朝老牛后背上方的空中一挥鞭子,甩出一个漂亮的鞭花,嘴里吆喝着,“驾——驾——”

    老牛紧迈两步,车速提上来了,又和李向东并肩走。

    “向东,什么时候分油?”李清问。

    现在李家坡大队的仓房真不够用了,除了油就是麦子,都没处放了,真是甜蜜的烦恼啊!

    李卫军这一天又累又热,坐在牛车上被颠的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他见李清问李向东什么时候分油,心里嗤笑一声,向东个半大小子能管的了这事儿?

    谁知李向东随口答道,“就这两天吧!今晚开个会研究一下,顺便给大家看看咱们罐头厂的证件,嘿嘿!”

    “是吗!证件下来了?!”李清一听,激动的差点没从车上蹦下来,办的这么顺利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