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计何足挂齿,请大司徒不必担忧。”
孙鑨说道:“我岂会担忧,只是惊觉言官之中竟还有这等无耻小人,想必应当是受人指使,是否为阁臣暗中指使我不得而知。但吏部主持京察但凭公心,同僚蒙冤被参岂能坐视不理,更何况我为京察主持,自然我也当上疏申辩。”
左都御史李世达道:“如此我也不能推辞,愿与大司徒共同上疏。只是我担心皇上不听我等之言将三人罢免,如何是好?”顾宪成献计:“三人之事,只奏请罢免一人即可。可上疏为虞淳熙、杨于庭申辩,对袁黄则模棱两可,奏请罢免。如此便有所交代,而兵部职方主事袁黄正在朝鲜赞划军务,颇有功劳。皇上重视军国大计,必不会为此而扰乱平倭战事。如此若无意外,三人可保。”
李世达也表示督察院定会全力保全虞淳熙、杨于庭二人,孙鑨依计行事。当日孙鑨、李世达、赵*南星等人便召集官员上疏为虞淳熙、杨于庭申辩,臣子们上疏不断。万历帝皆留中不批。
时刑科给事中刘道隆为了迎合内阁,上疏弹劾吏部曲为解说,仅议一袁黄而止,非体。而内阁也借此良机上疏弹劾吏部、督察院专权结党。万历皇帝看罢大笑:“看吧张诚,这帮官员京察时斗,京察后接着斗,想借着朕斗,朕也想借着他们斗。”
司礼监掌印张诚连声称赞:“主子洞若观火,朝廷大事了然于胸,只是奴婢不明白,这京察百官如此胡闹岂不会有失公允,阻碍主子治世。”万历帝忽然变色:“张诚,你少在朕面前装糊涂,这是欺君!”
张诚急跪地请罪,万历帝说道:“朕对天下官吏了如指掌,选官任用自在朕心中,朕治罪者必有过,罢免者必无用,提拔者必有才,留任者必有功,还有一些人留下是为将来的离去。阁部相争为争在朝权力,为争在朝势力,孙鑨、赵*南星癸巳京察之中大义灭亲,公正之举令人称快,转眼间就以评议差等,奏请罢免阁臣举荐之人。其余不合格之官员朝野皆认,并无问题。只是朕认为孙鑨在有意为打击内阁势力作掩护,结果欲盖弥彰。王锡爵、赵志皋、张位不会坐视不理,果然,这些奏折就来了。吏部与督察院原本会同考察,为互相监督,现在却同心协力,难免不令人起疑结党营私。再看看,这几天就等着吧,这奏疏天天都得来。”张诚领命。
吏部尚书孙鑨见内阁上疏,也再度上疏申辩,只是言辞过力,万历帝看罢怒道:“虞淳熙安贫好学,杨于庭平乱有功,不可以功为罪,竟还劝朕需是非分明!他什么意思!是在说朕昏庸么!一个吏部尚书好大的胆子!”
张诚、陈矩跪请万历息怒,陈矩劝道:“主子,孙鑨怎会有如此胆量,不过是急于表明心迹,用词不当。”万历大怒:“他有这个胆子,满朝官员都有这个胆子!他孙鑨不惜得罪朕也要救那几个人,是因为他们是大明栋梁么!不是,就凭他们也配?必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关系!这是结党!张诚,传朕旨意,吏部尚书孙鑨不引罪自责,罚俸三月。赵*南星官轶降三级,另外立刻罢免虞淳熙、杨于庭,永不叙用。”张诚领命。
后内阁上疏为赵*南星开脱但实际上给赵*南星安上是己非人,抑扬太过的劣评。孙鑨也上疏以辞职相威胁,宫中又是留中不批。孙鑨只得再次上疏申辩,同时,礼部尚书李*长*春、工部尚书曾同亨、督察院左都御史李世达、督察院左佥都御史王汝训、右通政魏允贞、大理寺少卿曾乾亨、礼部郎中孔兼、员外郎陈泰来、主事顾允成、张纳陛、贾岩、助教薛敷教也纷纷再为赵*南星求情。
万历皇帝听着司礼监给他念着各人的奏疏,疏中时而便有指责内阁或影射万历的言语,在听到孙鑨奏疏中的“今以留二庶僚为专权,则无往非专矣。以留二京职为结党,则无往非党矣。”后,万历帝叫停说道:“是不是朕自登基以来对百官们过于骄纵了?臣子对君父含沙射影纲常何在?还当朕是十岁的孩子?这么多年来这么多事,朕忍了这么多年,这些人实在是………”
司礼监伏请息怒,万历帝说道:“孙鑨朕不理,他的奏疏朕也不看。那个袁黄朕也不在乎,平倭战事也不是非他不可。还有这么多各级官员保赵*南星,如此看来,主谋之人应当就是这赵*南星了,此人朕了解,清正刚直,只是志大才疏又心胸狭窄,狂愚之徒而已。既然他们肝胆相照,那朕也成全他们。传旨,赵*南星、虞淳熙、杨于庭、袁黄罢职为民;陈泰来降级发往边疆听用;李世达、王汝训、魏允贞、曾乾亨罚俸三月;李*长*春、曾同亨、孔兼、顾允成、张纳陛、贾岩、薛敷教等朋谋乱政,降三级外调离京。”司礼监领旨。
内阁首辅王锡爵得知众人上疏中有提及自己,也上疏请辞得万历手诏说“朕因新春积火上升,两目疼痛,卿可即出,待朕火愈,诏卿面商国事。”万历皇帝因对王锡爵无比信赖,便将国事委于内阁。王府管事拜道:“老爷深受圣上信赖,恭喜老爷渡过此关。”王锡爵道:“老夫与皇上君臣相知,岂是孙鑨、赵*南星、李世达、顾宪成等人可比。并非我何等手段,而是皇上心意如此,快去备车,我需入阁议事。”管事受命出门备车送王锡爵往东华门而去。
后内阁三位阁臣谈及京察之事,张位贺道“阁部之争吏部完败,此后我等可尽心国事了。这孙鑨实在是顽固不化,通过此前吏部尚书可不避内阁座轿一事可以看出,陆光祖职掌吏部之时,为缓解阁部矛盾总数预先嘱咐轿夫避开阁轿。而孙鑨不解其中奥妙,只遵循旧例。可见此人孤高而不知变通。”
赵志皋则无比忧愁,惴惴不安:“只是这争得有些大了,皇上一下就处置了这么多官员,他们定会认为是内阁阁臣从中作梗,引皇上大怒降罪。将来都会把这些帐都算在内阁的头上,阁部之争永无止境,如此国事如何可为?”
王锡爵答道:“赵阁老勿忧,这也是迫不得已之事,我虽曾反对张居正堵塞言路,不过时至今日倒也有同感。欲求天下大治,除君臣同心,更需令行禁止,朝野一致,需有非凡勇气与才能、气度才能做到。为此我已做好十分的准备。只要皇上支持,我自有助皇上再创盛世之能。”
赵志皋因而奉劝:“首辅宏愿也为天下士子之愿,只是此事万难,犹如逆攀高山,历朝历代无数人为此心血耗尽。大明至今仍有诸多弊政一时间难以解决,所以只能稳步经营,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
张位道:“赵阁老所言极是,我也赞成。首辅才华横溢,政才冠绝大明,皇上信赖,只需缓缓调理,假以时日必迎盛世,传君臣佳话。不过吏部将来必有报复,还得小心应对,另外此次皇上震怒,礼部、工部两部的堂官皆被罢免。堂官空缺皇上还会下旨公议推选,应当早作人选,看谁更能适任。”
王锡爵道:“多谢二位夸奖,我受之有愧。二位提点的是,有时确有急躁,不利国事。有关礼部及工部堂官人选,南京吏部右侍郎罗万化博学宏才,克己奉公,先帝曾钦点一甲头名,当时赵阁老也仅为第三,可推为礼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温纯历任河南参议、大理寺卿、浙江巡抚、户部侍郎,深通政务可推为工部尚书。”
赵志皋赞道:“嗯,此二人无论才学德行都堪称无可挑剔,天下尽知,若是此二人为礼部及工部的堂官,朝中应当没有异议,皇上也会称赞内阁秉公举荐。尤其是罗万化,因其刚直率真,多次得罪张居正,竟十年未得升迁,居正去后才得以渐渐升迁任职,朝廷也对其有所亏欠,此次礼部尚书一职非罗万化莫属。”后罗万化、温纯二人就任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朝中皆无异议,万历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