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人那时说了三条路,就算是如今流寇大军已至,交通断绝,海路和漕运皆已不通,可还有陆路可走,只要避过静海县的闯贼,到了青县,搭上漕船,便基本上算是脱离险境了。”
李邦华可不是那些不知兵,只懂得攻讦的文臣,他历任两京兵部尚书,既带过兵打过仗,也曾经孤身入过左良玉的军营,谋略和胆识都不缺。
也正是因为如此,周世显听了对方的话,心中的压力,又大了一重,对方的顾虑和担心,绝不是危言耸听。
“驸马所言不假。”
李邦华闻言,原本萎靡的精神为之一振,心中甚至有些惊讶。
他倒是没想到眼前这个看起来那么年轻的驸马居然了解得那么多,还知道兵部最新的军情,更是一语便点出了当前陆路南下的最核心所在。
要知道,明白青县是陆路转漕船,沿运河南下的中转站,而非郝摇旗所部贼寇已经占领的静海,便已经说明这个驸马的能力了。
如此乱局,军国机密,若非早有准备,又岂能知道?
这个不过十七八岁的驸马,不简单啊!
但也正是因此,更让这个七旬老臣心中不由得可惜,如此青年才俊,尚没有大展宏图,建功立业,就要死在城破之时了。
“此一时,彼一时,局势崩坏到了今日,又如何还能说突围南下呢?便是那时流寇未至,护驾南下,尚且需要三千铁骑,如今别说三千铁骑了,这京城中,能有三百铁骑,便已经是万幸了。”
周世显听罢,也赞同地点了点头,这李老爷子确实是有水平的。
李邦华见状,以为对方知道事不可为了,不由得苦笑了一声:
“局势至此,驸马有这个心,还汇聚了如此多的精兵,比我们这些只会逞口舌之快的文臣,要强太多了。”
不过,周世显可没想着要放弃,他嘴角一咧,忽然笑道:
“李大人所言不错,圣驾南下确实需要精骑三千。
不过……那是没发饷的,本驸马这里有领了赏赐和一年军饷的骑兵三百,足以一挡十,比往昔之三千毫不逊色。“
李邦华听罢,微微张嘴,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看着眼前这个俊朗自信的驸马爷脸上露出的微笑,心中那朵希望的火苗似乎又重新点燃了!
而从李邦华的房间出来之后,周世显又去了倪元璐和吴麟征的房间,继续他的安抚工作。
不过,这两位大臣听到是崇祯皇帝下的旨意之后,似乎没有怀疑太多。周世显也只是客气几句,让他们耐心等待,然后便去见汤若望了。
周世显对于汤若望是十分重视的,这个德意志人,如果用得好了,或许和李邦华,倪元璐两个重臣一样,都将成为他抗清大业的重要助力。
汤若望原本因为熟识火器枪炮,被崇祯皇帝派随李建泰,跟着京营一起西征了,专门负责大军的火攻水战。
但李建泰的领军水平实在太让顺军感动了,大军还没走出百里,就因为补给问题,在攻下了己方的一座县城之后,全军溃散了。
只能说,这位手持尚方宝剑的大明最后一任督师,还没见到顺军的影子呢,就创造了麾下大军自行溃散的奇迹。
而汤若望也就是那时,趁乱逃回的京城,原本他还想躲起来,等到京城的局势稳定之后,再出来行传教之事,没想到直接被锦衣卫拿了。
且说,汤若望虽然已经来到了大明二十四年,为明朝廷效力了十几年,但他本人无论是对大明,还是对崇祯皇帝,都毫无忠诚可言。
对于汤若望来说,他来到这片土地的唯一目的,就是传教,为此他可以为任何势力效命,无论是大明,大顺,还是大清。
而周世显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汤若望不是明人,没有明人保家卫国的义务,但只要他有所求,想要传教,那两人就有交易的基础。
但对于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