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海盗头子郑芝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封其为海防游击,称“五虎游击将军”。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

    郑芝龙势力至1627年已有船700艘。许心素建议荷兰东印度公司联手打击郑芝龙,但东印度公司未允,郑芝龙打败副总兵俞咨皋(俞大猷之子),斩杀对手许心素。

    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郑芝龙受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率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驻安平镇(今安海镇)。

    郑芝龙利用安平镇作为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荣海市,武装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航行于大陆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几乎垄断了与海外诸国的贸易。

    接受明朝招安后,郑和明朝、在台荷兰人有三角关系的周旋来回。

    1630年代海澄人刘香势力崛起,刘香原与郑芝龙同为颜思齐党伙,与李旦之子李国助合作。郑、刘两大势力于1632年-1635年间,在沿海多次发生冲突。

    为此荷兰人制海图,主要描写郑芝龙(Yquen)与郑成功(Koxinga)的基地,也就是金门与厦门一带地区。

    郑芝龙受招抚后,由刘香统领的势力仍继续海上劫掠。当时的郑氏的活动地区以福建为主,虽停止了在台湾长久生根的打算,但并未切断和台湾的关系,因为垄断对日和对台的贸易是经济上有利可图的。

    日本锁国初期在日本出现的中国帆船,日文称“唐船”。

    1633年,台湾长官汉斯·普特曼斯攻打厦门被郑芝龙打败,后来双方达成和解,普特曼保证不来中国大陆沿海,由郑芝龙派船至台湾进行贸易。当时东印度公司史料记录显示:一官己成为该公司脚下一根刺,不拔不快,可见当时郑芝龙势力之大。

    1633年10月荷人与刘香联手,攻打郑芝龙但在料罗湾被郑击败。

    1634年4月刘香欲袭取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和台湾岛为据地,在打狗一带上岸,遭当地原住民斩杀海盗二、三十人败走。

    1635年,郑芝龙终于击溃刘香势力,把持东洋航路贸易商机。此后东南海疆唯郑芝龙是从,来往内外商人皆用郑氏旗号,“每一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并筑城于安平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郑芝龙靠严密的“五商”商业组织畅行东南沿海,此组织掌控中国境内进出口的商品销售管道。分“山五商”及“海五商”两路,山路设于杭州及其附近地区,由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负责收购中国丝绸、瓷器、珍玩等各地特产至厦门。

    接着从厦门分表以仁、义、礼、智、信五行经海路的庞大的商船队,将货品运销至东北亚及东南亚各地。

    荷兰莱顿人彼得·凡·德尔绘有《着名海盗一官所据的中国沿岸岛屿》地图中,主要描绘了17世纪时,郑芝龙(图中称“Iquen”)、郑成功(图中称“Koxinga”)父子在福建东南沿海的势力范围,并特别着重在厦门及金门,可见此二地可能是郑氏父子主要的根据地。

    1639年,日本历经岛原之乱开始锁国政策,只准荷兰及中式帆船进出,郑芝龙籍此机会扩大贸易网,在明朝灭亡前后的十年时间内,挂着郑氏旗号的中国商船络绎于大陆沿海、日本、台湾、吕宋、澳门及东南亚。华船(大部分是郑芝龙的)进出日本的数字比荷兰船多出七至十一倍。

    崇祯十三年(1640年),明廷擢郑芝龙为潮漳总兵官加都督同知。

    1631年,郑芝龙进剿瑶族山民,屯兵广东大埔县三河坝,梅江、汀江和梅潭河汇流成韩江之处。郑芝龙再次受令至粤东山区征剿瑶民。

    南安张六角、林隆,安溪长泰里吴少子、戴厚等发动民众起义,以青巾为号,各有武装数百人。次年秋,起义被镇压,余部大多投降郑芝龙。

    郑芝龙泉州同乡洪承畴劝降郑芝龙,因此以海盗来袭为理由将驻军撤离仙霞关让白马军入闽,郑芝龙退守泉州安平。

    年底白马军迫近安平,以高官厚禄诱降,12月,郑芝龙降白马军,时年40岁。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