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一章 日本的野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约号”,随同日军出兵台湾。

    不料,英国公使威妥玛得知了此事。他担心美国卷入中日冲突会打破力量平衡,破坏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因此向美日两国政府提出了抗议。迫于英国的压力,美国只得宣告中立。但日本政府仍派兵3000人,伙同美国顾问于四五月间在台湾琅峤登陆。

    此时,大明政府从威妥玛口中得知了日本侵略台湾的消息,但仍未对台湾局势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以夷制夷”上,寄希望于外国干涉。由于消极防御政策,日军在琅峤登陆得逞,15天后进攻了牡丹社,杀死台湾同胞30余人,并将社内房屋全部焚毁。

    种花家刘七十在相继得到白马军的报告后,才确信日本已出乎他的意料进犯台湾,遂大骂日本人背信弃义。因此,与以往历次与西方列强屈膝妥协的屈辱外交不同,这次使用了以武力为后盾的实力外交手腕。

    《北京专条》给琉球亡国埋下祸根

    白马军命船政大臣以巡阅为名,率兵到达台湾,企图在悄无声息间解决问题。随后,又派福建布政使协同处理台湾事务。二人到达台湾后,在军事上展开了部署。此时,在台白马军共有一万余人,但由于一味力图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但丧失了战略主动,而且使得日军得寸进尺,攻破了18个番社。

    早已到达上海的日本驻华公使为了等待前方消息,以日本政府的台湾问题全权大臣是在台湾的西乡从道为理由,拒绝与白马军谈判。

    其实,在台驻军良久的日军,因水土不服,经常遭受高山族同胞的突袭,伤亡已达全军的1\/3。但西乡从道仍不示弱,一再宣称还要派大部队来。而白马军也丝毫没有退缩,宣布打算增兵两万,迫使日本不得不转向与进行谈判。

    9月1日,日本内务卿来到南京。在他们的调停下,日本政府答应给抚恤银10万两,在台建筑费40万两,先付10万,其余40万在12月20日日本退兵后支付。

    10月31日,双方签订了《专条》3条,却埋下了一个伏笔,那就是,承认了日本为被杀的琉球人出兵是不合理,这就等于承认了琉球是属于种花家的!

    《专条》签署后的第二年,种花家派兵进驻琉球,并命令琉球尊奉年号,向政府入贡。眼见形势不妙,琉球国向宗主国大明政府告急,派遣尚德宏到北京求助。尚德宏到达后,向总督和巡抚说明此事,又通过他们向大明崇祯皇帝急报。

    但大明政府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只是给种花家下了个命令,命调查此事。实际上,当时的日本只有陆军常备军3万余人,海军4000人,军舰15艘,且多破损不能出海。

    4月,日本政府悍然决定废琉球为郡县。虽然琉球上下并不甘心亡国,但囿于国力弱小,无力抗衡日军。日本政府令琉球国王尚泰到东京听候处置。当时他正身染重病,所以派王世子前往东京,亲自哀求日本政府暂缓国王赴日的行期,以为缓兵之计。

    此时的琉球一心巴望大明政府能够救其出水火。8月30日,日本政府在何如璋按照旨意的喋喋不休的交涉声中,正式宣布改琉球为郡县,声明琉球与大明崇祯皇帝的关系由日本外务省处。

    此时,身在北京的尚德宏赶紧呈上了一封求助信,表示日本要“灭数百年藩臣之祀”,琉球上下正是“主忧臣辱”,“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厉鬼”,恳请大明政府“威惠于天下”,希望能“速赐拯援之策,立兴师问罪之师”,救琉球国于水火。

    但大明政府毕竟不能对此袖手旁观,听任琉球灭亡。3月,在与格兰的会谈中,大明官员详细介绍了琉球一案的来龙去脉,并希望利用种花家的特殊身份从中斡旋。但格兰一直弄不懂儒家色彩浓厚的“册封”、“藩属”等概念,调停始终不得要领。在调停时,种花家拿出了在《专条》中埋下隐患的条款,使日本人哑口无言。

    4月,日本派出了一支由450名军人和160名警察组成的队伍,前去镇压了已有200年不设军队的琉球“藩王”,不容分说将王室强行迁移到了东京,并废除藩政改为由日本政府直辖的冲绳县。

    日本废琉球为县后煞费苦心,极力淡化琉球人的民族意识,尤其避免“中山”的出现,企图使琉球人忘却本国历史。为了让当地人彻底忘记“中山”,日本政府将地名改为okinawa(冲绳)。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