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没有出声”只是眉头紧蹙,面露悲戚之色。
诸葛亮忍不住问道:“主公何以不快?”
这不问还好,一问之下,刘备竟放声大哭,眨眼间泪流满面。
“我哭公估,若无曹家小贼,今何为阶下囚?
小贼三番数次”坏我大事”偏偏又狡诈心狠。我虽有心除此此獠,奈何,想我刘备半生颠簸流离,好不容易有了落脚之处,何故又让此小贼前来?我若不除此獠,必将夙夜难寐。”
诸葛亮顿时沉默了!
说实话,他对曹朋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诸葛亮比曹朋的东纪稍大一些,十七岁落户荆州的时候,而曹朋方重生于中阳山。后来虽听人说过曹朋的名字,却并未放在心上。甚至于得知庞德个欲收曹朋为弟子的时候,诸葛亮甚至表露出不屑之色。为此,诸葛亮曾让他的姐姐诸葛玲,私下里劝说庞德公要多加留意。
曹朋在九女城遭遇陷害,时棘阳令蒯正派人往鹿门山送信。
正是诸葛亮私自将书信压下,足足一个月的时间,才转到了庞德公的手中。
不过当时曹朋已经离开了南阳,随典韦奔赴许都逃难。为了这件事,庞德公发雷霆之怒”差一点让侄子把诸葛玲休掉。好在魔诸二人感情很深厚才算免了此厄运。但也正因为此诸葛亮本可以入鹿门山求学”却被庞德公拒绝。后来,诸葛亮又凭借家中的关系拜入水镜山庄。
曹朋的名字,从那以后,也从诸葛亮的耳边消失。
他在水镜山庄苦读时,曹朋随着郊稷,千里迢迢赶赴海西县就任。
海西政绩斐然,成就了邦稷之名。
而曹朋也只是因陋室铭和曲阳之战,小有名望。诸葛亮当时听说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数年后”徐庶和石韬返回颖川,投奔曹朋时”诸葛亮才又想起了曹朋这个人的过往来历。
只是这个时候”曹朋已是卧龙谷胡昭弟子。
建安七年,曹朋远赴河西就任。
又挖走了诸葛亮的同窗好友,孟建。
这时候诸葛亮才算是正视曹朋的存在”只是荆州距离河西遥远,他始终无法深入了解曹朋。
后来投奔了刘备,又从刘备的口中,零零碎碎的听说了不少曹朋的事情。
诸葛亮这才算对曹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内心而言,诸葛亮并不把曹朋看在眼中。在他眼里,曹朋徒有虚名”不过是运气好一些罢了。以曹朋的出身,注定他不可能有太大成就。哪怕他后来归附曹氏,成为曹氏族人。诸葛亮依旧不屑一顾。曹朋那个“曹氏族人,的身份着实不靠谱,未尝不是曹操拉拢人的手段。
诸葛亮,出身琅琊豪门累世官宦,有着寻常人所没有的傲气。
历史上说他耕读南阳居住茅屋。可这并不是说,诸葛亮的家境有多么贫寒。事实上,他家境并不算太差,至少也是个中上的家境。所谓耕读南阳,在东汉末年,是一种风尚。不止是诸葛亮耕读,当时很多文人雅士,都有耕读的习惯。就好像后世在城市里过的累了,于走向往田园生活,跑去农家乐的性质差不多。至于居住茅屋,同样也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手尼不过,自从归附刘备之后”诸葛亮并未大权独揽。
盖因他过于年轻,也没有径过刘备三顾茅庐。而刘备的手下,还有荀谌这么一个谋士的存在。
勿论是从名望,身份,地位,还走出身”诸葛亮与颇川大族荀氏出身的荀谌相比,终究差距甚多。
“兄长何必担心,想那小贼有何本事?不过是靠着小手段,骗取今日之声名。
小弟不才,愿领一部兵马”杀奔舞阴,将那小贼项上人头取来”为兄长下酒……”,张飞长身而起,振臂呼喝。
哪知道,刘备却扫了他一眼,冷冷道:“翼德有此心,我心甚慰。然则曹朋,却非那只知小手段的无能之辈。你休要呱噪,且坐下来,听军师如何应对,莫要再效仿当年,莽撞行事。”
说起来,刘备和曹朋有过三次交锋。
其中两次,都是张飞挑起的事端……
第一次,张飞在下郊抢走了曹朋送往曹营的粮草辘重,还打伤了曹朋的人。以至于曹朋一怒之下,率部堵住刘备营门,砍断了刘备辕门大纛;第二次,则是张飞要硬抢驿站的房舍,和曹朋再次发生冲突,甚至于连坐骑都丢了。至于第三次嘛,却非曹朋主动。纯粹是因为曹朋为朱赞报仇,不小心揭发了刘备的阴谋。
并杀死了陈到的兄长,令刘备计划随之败露。
总之,刘备*曹朋之间,于公于私,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深仇大恨。
诸葛亮沉吟良久之后,轻声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