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家村近五十户人家,只有五户外姓人。胡老二家就是其中一户,胡老大逃荒时死在了路上,落户白家村时只有胡老二和爹娘。村里和胡老二家情况大部分相差无几,逃荒途中死的死病的病,来到白家村时几乎都人少了,发展了几代才有今日的光景。
早年逃荒不少人落下了病根,身体也不如寻常人,所以和白老爷子这般年纪的几乎都离世了,白老爷子算是村里的长寿老人了。
“白二,身体怎么样了?”
“路氏,这是去哪呢?身体好些了吗?”
搭牛车的都是村里的人,看见白义夫妻带着孩子,纷纷都打起了招呼。
村子不大,平日里大家都算是亲戚,又是左邻右舍的,村子风气不错,所以都还算和气。
“多谢白三哥关心了,我和娘子休息了几日,好了许多。”白义笑着说道。
“翠花嫂啊,这是去镇上呀。前几日多谢你们几位嫂子了,不然我和当家的还有孩子就真的得出事了。改日到我家坐坐,还得好好谢谢你们呢!”路瑶回想着原身的记忆开始一一招呼着。
“害,这有啥,你们没事就行。五丫没事吧,哎哟这小身子原本就不好,这一下着了凉还是得多补补了。”翠花嫂看着白玉宜一脸唏嘘道。
“谢谢翠花婶,我没事。”白玉宜笑着说道。
“还是你家五丫嘴甜,不像我家那几个,天天闷葫芦似的,话都不会说两句。”翠花嫂看着白玉宜一时稀罕的不得了。
“你们家大妞几个多好啊,天天家里帮得上忙,又能干,村里村外的你家孩子啊算你家的最能干了。”古代勤劳是美德,加上农家穷,孩子也是早当家。
翠花嫂闻言也是开心,谁不喜欢自家孩子被夸啊,说明家风好,也有面。
几人聊着聊着,很快就到了镇上。
白家村离镇上不远,牛车小半个时辰就到了。说来白家村其实地理位置算是很好的,当初能被分给逃荒的白家人,也是因为白家村附件没有河流,所以才会被人渐渐遗弃。
水源是很重要的地方,后来白家人勤劳,靠着家族的力量硬是从后边的望断山上凿出一条河来。说是山上,其实也不是很高,大概在五分之一高的地方开始凿,不过到底是山上,也是艰难。
当时白家人凿河,还得过县令的口头嘉奖呢。
“哎哟喂,险些把我的屁股颠成八瓣,要是我再轻点,我就得像个皮球似的跳来跳去了。”白玉宜等人在城门下了牛车,众人走后才开始抱怨道。
“囡囡忍忍吧。牛车的车轱辘是木头造的,当然不能跟轮胎相比,再说了这里的路也不是柏油路,等以后我们出门带个垫子给你垫上。”白义安慰道。
“走吧,我们进去吧。济世堂在南边,我们还得走会子路呢。”路瑶没看两人的“父女情深”,白义可是个女儿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