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的颁奖舞台,这在华国当代电影史上并不多见。
张伟念念不忘刚才那个令人胆战心惊的镜头,向这位未来的牛人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尹兴云很是得意的说道:“这个是靠我师傅他们搞出来的气体爆破技术才做到的。”
这时朱文舜也凑了过来,插嘴问道:“什么是气体爆破技术?”
这个年代也没有什么知识产权,尹兴云没有隐瞒,解释道:“气体爆破技术用的爆破材料不是传统的火药,而是气流。简单来说就是用压缩气体来替代炸药,通过气流的冲击力来模拟爆炸效果。这种技术非常安全,演员表演时甚至可以直接站在炸点上面,也不会受伤,最多是感觉有一些疼。”
这个原理听起来还真挺简单的,张伟理解大概就和汽车爆胎一样,那威力就挺大的,都能把人崩飞,但是说起来简单,实际应用应该不是那么回事了。
张伟感兴趣的问道:“能给我们看看你们的这个气体爆破装置么?”
尹兴云从旁边烟火组的道具里面搬过来一个像是氧气瓶的东西,指着这个装置说道:“这个就是我师傅和厂里面的一些老师傅发明的气体爆破器,主要由起爆器,减压器以及储气瓶组成,这是我师父他们在七四年重拍《南征北战》时发明的。”
张伟和朱文舜上前仔细查看了一番这个装置,张伟越看越感觉这个东西不错,他让尹兴云在旁边给他们示范了一遍,还大胆地站在了炸点旁边,果然在炸点被引爆的瞬间,尘土飞扬,十分骇人,但是处于爆炸中心的张伟只感觉到小石子打在身上脸上有些疼,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张伟建议朱文舜考虑在《狂怒》中也是用这种技术,让爆炸效果更逼真。
朱文舜对这效果也很满意,就去和八一厂的制片人商量,对方很爽快的就同意了让长影厂派烟火师过来交流经验,甚至可以直接卖给他们气体爆破装置。
交流经验这种事,在此时的华国很普遍,根本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哪家企业有了新技术,兄弟单位来取经,都会无偿的传授给对方,因为企业都是国家的,所以也就不分彼此。但是这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的现象,后来也让改革开放初开过门的华国在国际上吃了很多亏。
张伟和朱文舜在《铁甲008》的剧组待了两天,之后张伟就回到了部队,而朱文舜则回长影厂去进行《狂怒》的前期筹备工作,张伟同样没有参加小说的改编工作,他现在是分身乏术了。
确定好了《狂怒》的电影改编之后,张伟又投入到了新的小说撰写工作之中,就是为了纪念见义勇为而牺牲的战友史亮而萌生的那个写作想法,张伟将小说名字定为《最后一个军礼》。
时间过得很快,1979年翻过了最后一页,华国跨入了八十年代。整个一月份张伟都在撰写小说,同时团军史战史编委会又开了两次会议,定在年后开始去全国各地进行资料整理工作。
一月底的时候,张伟向团里面申请了假期,他要回帝都和家人一起过年。这也是老妈田雨洁多次打电话过来要求的,在张伟以各种借口推脱之后,张妈妈差点就直接杀过来了。
最后张伟怕老妈真的亲自来军营将他揪回去,不得已只好答应了下来,不然张伟这个穿越者还真想躲在军营里面少和这家人见面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