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着急,于是开口说到:“末将以为该当出兵”。
场中诸人一时间都把目光集中到赵骥身上,丞相府的这些属官们都没真正领兵打过仗,很好奇这位据说腹有良谋的年轻将领会说些什么。
赵骥清清嗓子,向诸葛亮行了一礼,又向杨仪行了一礼,然后朗声说:“杨参军刚才说孟达是反复小人……”
杨仪不等赵骥说完,就打断反问到:“难道他不是?”
“他当然是个小人”,赵骥并不因为被打断说话而生气,“正因为他是个小人,所以才该去救”。
“孟达能在上庸、房陵自据一方,所恃者无非就是他的四千户旧部,一旦折损过大,就会被曹魏朝廷夺权,所以他一定会自保实力,不会为了曹家的利益攻打汉中,要是把孟达兵败身死,那汉中就必须要在东面增兵防御”。
赵骥又转向马谡行了一礼:“马参军说东三郡贫瘠,取之无益,骥以为不然,恰是因为当地少粮,所以曹魏大军要想攻占房陵,就必须速战速决,而我只需留下少量兵力凭借坚城死守,就不仅能控制东三郡,还能牵制襄阳魏军不敢轻动”。
赵骥再转向费祎行礼道:“至于故意泄露孟达意欲归汉的消息,骥以为该选在我军进军西城郡的时候,逼迫孟达与我并力”。
赵骥说完,转向诸葛亮道:“鄙陋愚见,请丞相和诸君斟酌指正”。
杨仪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不服气赵骥驳斥自己的意见,于是又辩道:“孟达奸诈,就算朝廷出兵救了他,他也定会继续拥兵自重,不会真心归附朝廷的”。
赵骥笑道:“那岂不正好,就留他在房陵、上庸帮朝廷挡住襄阳方向的威胁”。
杨仪哑口无言,左思右想又想不出辩驳之词,只好忿忿扭头不看赵骥。
诸葛亮沉思片刻,问赵骥:“不舍以为出兵多少就能拿下魏兴郡?”
“骥自请领本部五千兵足矣”,赵骥出列请战,“但请丞相尽快做决定,否则等魏将司马懿击败孟达就来不及了”。
杨仪总算抓住了赵骥的漏洞,当即驳道:“无知,司马懿驻军宛城,距离洛阳八百里,距离房陵一千二百里,司马懿要想出兵攻打孟达,光是表奏曹叡文书往来就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哪有那么快”。
赵骥不答,只是静静等待诸葛亮的决定。
诸葛亮捏着手指,显然心中正在计较,半晌后,他眼神一振:“好,就由不舍领本部兵去,记住,你要疾进慎战,孟达救得了就救,救不了就退回汉中,我会行书魏延,令他做好接应的准备,你万万不可贪功冒进、轻损人马”。
赵骥大喜,领命而去,杨仪不满道:“丞相,赵骥轻浮贪功,何不另派他人领兵,我看伯松就是个合适的人选”。
诸葛亮现在还没有生下儿子,伯松是诸葛亮过继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的字,杨仪这时提出诸葛乔,纯粹是想借诸葛亮的爱子之情来给赵骥使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