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刘备的难以妥协和曹氏的利益至上,黄顺无论与江东还是刘备,关系都很紧密。江东与刘备大战,近在咫尺的黄顺的态度,最为重要。可以说,黄顺偏向谁,谁就能赢。
对此,孙权最为简单的应对,就是像上次偷袭江陵一样,还是以陆逊为大都督,率领诸将抵御刘备大军。陆逊领兵,又是在荆州范围内打仗,陆逊肯定会就近要求黄顺提供各种方便。
而且,陆逊领兵,黄顺就不可能再有偏向刘备的风险。顶多做到中立撑死。没有外力影响,在地利严重偏向江东的战场应战刘备大军,孙权想不出任何输的理由。
如此简单就能解决黄顺这边的风险,但孙权显然不愿采用。孙权不希望四族的影响扩张。在孙权这里,借助战争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实力,提拔自己的将领,才是最终的目的,四族,顶多帮帮场子,决不能让他们唱主角。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孙权自己的将军领兵,黄顺的态度就不明朗了,尤其是,诸葛亮现在就在襄阳,更增加了黄顺偏向刘备的可能。所以,为了消除这一风险,孙权必须事先与黄顺做好工作。
要对黄顺做工作,仅仅派出自己的人是不够的,自己人与黄顺交涉半天,最终达成一致,回来四族却不认账,等于一切推翻重来。只有派出四族的人,由四族的人代表江东,与黄顺面谈,才是效率最高的选择。
尤其现在,江东的政局已经出现了第三位参与者:东顺阁。孙权要是独揽外交大权,不容四族插手,万一四族联手东顺阁对孙权施压,孙权到时候就被动了。
外交是一块大蛋糕,孙权极其不情愿与人分享。实在不行的话,孙权也是希望分享的人越少越好。相比于四族,东顺阁还是后起之秀,孙权选择拉四族入局,理所当然。孙权和四族在外交上决定的事情,东顺阁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抗拒。
而且,孙权也清楚,东顺阁是黄顺一手扶持的,东顺阁的财源,大多也是建立在与夏吟坊的生意往来上。要说黄顺没有借机对东顺阁施加影响,打死孙权都不信。
所以,在孙权看来,只要是黄顺决定的事情,东顺阁就没有理由反对。
正是背后有着这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才有陆琳代表江东出使襄阳的成行。
对四族来说,也确实需要派人与黄顺接洽。不说江东即将面临的大战,单就襄阳自立一事,四族也需要与黄顺协调一致。如果可能,运作江夏自立也不是不可能。
陆琳一路风雨兼程,赶到襄阳才发现,他是与黄顺前后脚进的城。这下陆琳有些犹豫了。他知道,黄顺刚回襄阳,一大堆事务等着处理,更有一堆人等着接见,猴年马月才能轮到他?
所以,陆琳便只要通过陆吟霜的关系,希望能够提前安排安排。陆琳可没奢望一天的时间就能解决他的所有使命。他只想先与黄顺见上一面,听听黄顺对最近一系列大事的看法,好方便他有的放矢的准备说服策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