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一线去。这倒不是为了怕死,而是他知道山寨上百位头领、几万号人马的前途命运就压在自己一个人的肩上,如果自己出个意外,或者将来他们走的就是另外一条道路了。难得这次河北的战事在卢俊义等人的指挥下进展的十分顺利,京城和各地的其他工作也一切正常。为着将来的远航海外,为了督促大家认真积累海上航行和作战等方面的经验,自己终于抽这个空子下一趟山,偏偏期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搞得梁山一下子处于被动的局面。
船到鸭嘴滩,柴进等人在那里等候多时。宋江一面急匆匆地吩咐牵马,一面向柴进询问近来的情况。等到了忠义堂的时候,他已经基本清楚了事情的最新变化。因为宋江不在山寨,所以谨慎从事的卢俊义们一方面给予了钦差最隆重的接待,一方面对招安的正事虚以委蛇,在感激朝廷圣恩,誓将效忠国家的同时,表示宋江外出未归,一切等宋江回来之后定夺。宿太尉回京面圣时,为顾及自己的面子,还算把事情往好里说,依然引得皇帝的不满意。据公孙胜送来的情报讲,皇帝暗地里曾嘟囔了一句“不识好歹的家伙,架子还这么大”。从这句话中看出,皇帝内心是很希望梁山能马上效忠他,以衬托他的宽仁和圣明,由于没有达到这个效果,他现在有些生气了。
宋江一个劲拍自己的大腿:“我怎么这么背啊!朝思暮想地盼招安,可机会却要毁在自己的手里面!”卢俊义在忠义堂等宋江,见他一副沮丧的样子,劝慰道:“大哥何必如此,上天的意思也许是让我们准备的更充分一些,好让我们的道路走的更平坦,让皇帝更能体会我们东西的忠义之心!”听了此言,宋江半晌没有说话,心里盘算着如何能把眼前的不利局面转变得对自己有利。
他把宿元景留下的招安圣旨仔仔细细地看了两遍,见上面尽是冠冕堂皇的四六帡文,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东西,不过从文字的与其来看还是对梁山有所保留的。他恭恭敬敬地双手把圣旨摆回几案之上,回过身来问卢俊义宿太尉对招安以后梁山人等的安排可有什么暗示,卢俊义想了一下摇了摇头:“没有。宿太尉言语之中对我等弟兄颇有褒扬,说圣上也对我们有所期待,但丝毫没有讲今后具体究竟会如何来安置我等。”宋江沉吟着说:“照旧例,受了招安的江湖人马不外乎三种去路:一,是朝廷颁旨就地解散;”卢俊义闻言不禁吸了一口凉气。宋江也摇了摇头:“不过现在估计朝廷不会这样做的。二,是划归当地的厢军,稍后便寻机瓦解。”刚刚缓了一口气的卢俊义脸色又严峻起来,没等他发表议论,宋江又接着往下说:“这个是有可能的,如果能拨在济州张叔夜大人的麾下也算是个不错的去处。”卢俊义抓紧在宋江的停顿处插话:“那样的话可是对我们的计划有所不利啊。”“是啊,”宋江点点头:“所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想办法争取把梁山的战斗力整体保留下来,走第三条路,为国家东征西讨,建立功勋!”
卢俊义寻思恐怕朝中的权臣们并不打算这样对待我们,他刚要再说什么,就见神行太保戴宗匆匆进来,送来了最新的各地情报。戴宗指着其中一份文书说:“武松兄弟在太行山负了重伤。”卢俊义一惊,抢过来一看才知,原来这是杨志写的情报,通过申虎转到河北的呼延灼军中后又辗转过来的,讲述了他和武松在申虎那里的经过,汇报说申虎及手下已经被梁山好汉的义气所打动,表示要与梁山结盟,准备归附梁山了。
卢俊义见情报中讲武松是在与申虎手下的头领了结历史恩怨的时候自愿以命相抵而受的内伤,正在申虎大营中休养,并无性命之虞,这才放下心来。宋江把情报就手接过去,看完之后连声称赞:“武二郎真的是光明磊落,义薄云天,宋江有这样的好弟兄,真是高兴啊!”被武松这件事情一刺激,宋江的斗志又来了,他拉着卢俊义去找吴用和柴进,把自己在心中盘算多日的想法讲了一下,准备马上布置人手下山四处活动打点。既然朝廷的招安旨意之中对梁山的未来尚未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不妨借机利用一下,争取为今后的大计谋一个好的起点。听着宋江唾沫四溅地说得起劲,在座的几个人也频频点头,然后不时地插话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起自以为更好的意见来,渐渐地一个完整的方案被勾络了出来。
()
http://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