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安龙—毛杉树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毛杉树节,居住在中黔省黔西南安龙县的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叫“赶毛杉树”。在纳拿和者棉之间,有一块十亩见方的小土丘,当地称它为“毛杉树”。每年从农历三月初三以后的第一个“蛇场天”开始,聚集了盘江两岸的布依族、苗族和其他民族的青年男女赶三天歌会。

    以毛衫树种养殖为主,每年农历三月都要热闹几天,各地青年都会聚集于此,谈情说爱,唱歌跳舞,热闹非凡,俗称“赶毛杉树”。

    这里有一个独特的传说,相传东汉末年,一外来部落意欲攻占龙广四十八(布依)寨,当时两名汉将岑彭、马五率兵与布依人民一同抗击外来侵略,在激烈的战斗中两名汉将不幸英勇牺牲,正时农历三月三蛇场天,布依人民把两位英雄埋葬在现今毛衫树村纳腊与者棉之间的土丘上,为他们立碑修祠堂,并把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蛇场天定为纪念英雄的日子,代代相传,每年逢纪念日都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成千上万的各族青年聚集于此为寻觅意中人而自由尽情对唱山歌,三天后才渐渐散去赶毛杉树,是布依族传统的民俗节日,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后的第一个蛇场天在安龙县德卧镇田坝村举行。

    祭奠寨神——岑彭、马武二位汉族英雄。祭祀前插“路标”,按“领生”——“回熟”——寨民会餐进行,祭祀时不准说话,不准穿白色衣服,有身孕的人不能参与,家家食黄色糯米饭。青年男女对歌“浪哨”。寨中男女老幼热情好客,煮黄色糯米饭招待外来对歌的青年朋友。晚上,青年男女在寨上人家对歌,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与不同的人对歌,即兴创作歌词,曲调不变。并按照恋爱感情发展的顺序(即:相识——相恋——相思——苦情——逃婚——分别)进行对唱。如有相中的,第二天男女会单独约会,互赠礼品。同是一个歌词,由于地域、方言、生活习俗、个人习惯等差异,调子在旋律、拖腔上有所变异,形成人们常说的:安龙调、册亨调、贞丰调、兴义调等。

    田坝村布依族“赶毛杉树”时祭奠的英雄,视为寨神,对之崇拜、敬仰。青年男女通过“赶毛杉树”,对唱山歌“浪哨”,缔结美满婚姻,或在庆活动中开展各种民间文化活动,活跃了村寨间的文化生活,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一独特的布依民俗,对布依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毛杉树歌节”2005年12月被黔省人民政府选入“黔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节日祭祀是为布依民族安居乐业而牺牲的汉族英雄,并视其为寨神,充分体现了布依族浓厚的民族感情,教育后辈要同其它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各民族青年男女齐欢乐,对唱山歌,体现了在新中国,全国各族人民是一家,通过对唱山歌认识朋友,拉近了民族之间的距离。透过山歌内容,反映了布依儿女在封建社会父母包办婚姻的淫威下,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对自由恋爱婚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山歌歌词结构与唐代七言诗在押韵上是一致的,在对歌中很严格,若押错韵就算输。据考证,山歌很有可能是唐宋文化流传到布依族地区的一种遗风。

    山歌调子与四句歌词(一首)融为一体,朗朗上口,好学易记,属中国传统民歌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五声性征调式。

    布依族毛杉树歌节对于民俗学、民族学、人类文化学、文学、民族音乐学等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