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湄潭—茅坪花苗婚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茅坪花苗婚俗,是苗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婚嫁习俗,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黔省人民政府2005年12月29日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苗原是我国东部的一支古老民族,大约在宋、元时期自黄淮流域西迁入川省古蔺一带,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日本侵华期间又经湘省移至川黔边境,分为两支,一支去綦江、桐梓地区,另一支迁至黔北湄瓮边界的茅坪一带(即项目所在地区湄潭县)定居下来,繁衍至今。

    花苗是苗族的一种,俗称鸦鹊苗或红头苗,是因自古来穿戴花俏、言如鸟语而得名。原本有本族简单字符(文字),皆因花苗先民们长期频繁迁徙,乃至失传。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花苗语言文化基本上都是面传口授,一代传一代,并且都是单传。茅坪花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有的花苗文化。其中花苗的婚俗最具特色,整个婚事活动分为订婚、结婚等过程,每一过程都特别讲究,因此形成了较多礼节。

    花苗的婚俗,与其他民族的婚俗有着显著的区别,主要有:

    拜堂是新郎和陪郎(其堂弟或表弟)行礼。

    新郎必须亲自到新娘家迎接。

    接亲人数有严格的规定,接亲的人数是单数,送亲的人数和接亲的人数加来必须是双数。

    不写对联,不吹唢呐,迎亲时吹芦笙。

    必须背两只鸡,一只是公鸡,一只是母鸡,不能杀死,必须捏死后煮熟。

    礼节繁多,不能做错每一个环节。

    收礼金、礼品不在堂屋中,意为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婚礼过程持续两天半。

    认识过程:?认识,在每年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的踩山坪活动中,男女青年通过对歌、跳舞,相互认识。

    谈婚,由男孩告诉父母,自己相中了某家的女孩,再请介绍人去谈。介绍人找好后,便与男孩一道去女方家。到了女方家附近,由男孩吹芦笙,告知女孩家父母。女孩的父母则以堂屋门(分大扇门和小扇门)作为信号,全开就表示全家同意,开大扇门则表示女孩父亲同意,开小扇门则表示女孩母亲同意,不开则表示全家都不同意。如果全家同意,介绍人和男孩就从堂屋门进,并在堂屋中作个揖,才进屋就坐。白天,介绍人与女孩父母只能拉家常,不能贸然谈论婚事,等吃过晚饭后,待夜深人静时才能谈明来意,否则女孩父母可以不予理睬。在征求男女青年双方的意见和同意后,便开始商谈有关订婚事宜。

    去人亲,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去酒或面条之类食品,必须是双份如两斤面、两斤糖等,表示成双成对。如女孩的祖父母还健在,就要多去一份。此次同时约定下一次去的时间。第二次和第三次去的人亲内容一样,只是少了祖父母的一份。三次去完后,才约定奶母费(即彩礼)和结婚的有关事项。

    铺人亲,由介绍人拿着礼品,给双方所有亲友每家送一份,以表示邀请参加婚礼。

    婚礼过程:第一天(一般在早上八点左右,根据结亲双方住地远近可提前凌晨四、五点或推后至下午四、五点):

    准备物品:?新郎家准备好衣服(必须有花苗服装一套,不能缺一样)、鸡两只(其中公鸡一只,母鸡一只,并且不能杀死,用手捏死煮熟,用小背篼装好)、芦笙一把。

    摆长席:?在堂屋中放一张长桌,摆上酒、糖果、瓜子等,男孩父母先请接亲的人:介绍人、“家长”(指男方的叔伯)、接亲郎和接亲娘(指有福气的夫妇)、背背篼的人(负责背结婚的物品,为新郎的弟弟或侄子)、陪郎(新郎的表弟)、新郎入席,交代有关结婚事项。

    新郎跪拜恩谢:?在堂屋正中先恩谢祖宗,后恩谢父母,再恩谢亲朋好友,并说些感谢和交代的话。

    接亲:?接亲的人先围绕长桌走三圈,然后吹着芦笙出发。到了新娘家附近,需吹放信芦笙,以通知新娘家知晓,不吹芦笙则新娘家不予迎接。到了新娘家的院坝时,新娘家送亲的人与新郎家接亲的人依次夹杂在亲友中,按照辈份和称谓相互进行对陪。进堂屋后同样要围绕长桌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