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扣大棚
两只狗獾十分不给胖子面子,自从被捕之后,就不停挣扎,麻袋嗑坏了好几条;大绳子咔咔两口就咬断,弄得胖子也没招,只能嚷嚷:“赶紧给奇奇送回去调教吧。”
相对来说,李锁子还算比较配合,龇牙咧嘴地硬是背着胖子走了几十米,有点老鼠背大象的意思。最后扑通一下,栽倒在地,说啥也爬不起来了。
还是胖子比较憨厚啊,约定剩下的先欠着,啥时候心情不高兴的时候再讨账,然后才饶了李锁子。
李锁子一下就被制服了,背着一屁股债,逢人就说:“以后千万不能跟胖子打赌啊。”
其实胖子这么做也不过是给大伙增加点笑料,天天干活都挺辛苦的,调剂一下气氛罢了,在他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整个工地都洋溢着笑声,大伙心情舒畅地干活,就连效率也提高不少。
半个月之后,一百亩地就犁了一遍,当四周的草甸子都一片新绿的时候,稻田所在的位置却是黑黝黝的一片。
育秧的苗床也已经修整完毕,比普通的稻田要高出一块,根据何满仓的介绍,胖子也知道了基本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种植的品种是粳稻,也就是后来他常吃的东北大米。
东北种植水稻,一年一茬庄稼,生长周期比较长,而且夏天那几个月日照充足,只要水肥能供应得上,结出的水稻籽粒饱满致密,米香浓,有嚼头。
只不过因为现在刚开春,气温还比较低,所以必须扣棚育秧。胖子以前也想尝试一下扣大棚,只不过没能实现,而且他也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现在终于能亲手体会一下了。
因为靠山屯不缺木头,所以大棚都用柱子做成框架,平均高度接近两米,中央最高的地方足有两米半。人站在里面,完全可以伸开腰。
按照何满仓的意思,本来要把大棚建在稻田里面,等插秧之后,这快地方也就变成稻田,避免浪费。
不过这样一来,大棚就只能算是个简易临时的,等插完秧还得拆除。胖子跟何满仓一研究:“反正咱们这地方也够大,干脆这个大棚就留着专门育苗,省着年年折腾。”
其实,胖子主要是想把这个大棚好好利用上,冬天的时候种点蔬菜啥的,这样的话,他盒子里面的那些鲜菜,就可以大大方方拿出来了。
何满仓看看四周宽阔的草甸子,这才想起自己又有点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这里跟他们那不一样,土地广阔,用不着这么费事啊,于是就欣然接受胖子的主张。
木料一车车运来,然后就按照丈量好的位置挖坑埋桩,相对于前几天的活计,这个就算是轻省的了,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缓冲休息。
这方面车老板子比较有经验,木材埋进土里的部分,都先用火燎一遍,表面形成一层碳化,这样才不容易腐烂。
当然,在上面抹沥青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只不过不如这个省事,而且没啥挑费。
中间的一溜木头桩子最高,露出地面的还有两米半,然后依次降低高度。基本的结构跟房梁差不多,算上中间的一共是五条横檩,然后竖着每隔一米半钉一条椽子,这样纵横交错,整个框架就稳稳当当,能够经受风吹雨打了。
里面的土地已经平平整整,下面撒了一层发好的农家肥,另外也加了一些草木灰。胖子嫌从屯子运太远,干脆就打了不少苇子,在稻田中央放了一把大火,草木灰就有了。
何满仓也看得直傻眼:这以后用草木灰可太方便了,这么多芦苇荡,草木灰能弄老鼻子了。
然后开始浇水,胖子又动了一个小心眼:把自个木盒里面的水也掺和进去一些,以前的经验证明,这水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绝对有利。
这时候,张良联系的塑料布也运到了靠山屯,大解放车过不来,干脆就换成马车往过倒腾。塑料布的质量不错,既厚实,透明度又好。
把木头杆上有毛刺的地方都清理干净,有棱角的地方都用棉布包裹号,然后就开始蒙塑料布。
这个场面最是壮观,好几十人扯着塑料布,大棚里面还有不少人拿着杆子往起挑,顺着一根根椽子,叫塑料布从上面通过。要是人少,还真干不了这活。
一会工夫,一座白亮亮的大棚就展现在大伙眼前。然后还要在上面压上一些木头杆子,防止刮风的时候把塑料布鼓起来。四面都用土压实,只有一个小门可供出入。
等忙活差不多了,大伙就排队进去参观,一进去都吵吵比外面暖和。何满仓大笑:“这才刚开始,要是过两天,进来就一身汗啊。”
胖子转转眼珠:“那晚上咱们就进这里睡觉得了。”
“那不成,大棚里面潮气太大,而且空气流通也不好,在这里面住,那才叫找病呢。”何满仓一本正经地告诫大伙:“还有,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咱们这棚子里面一共挂着十多个温度计呢,温度控制在25到30度之间就成,一定要看住。晌午头太热的时候,记着要放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