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林大人,这阁楼怎么一个人都没有,是我找错位置了吗?”
徐枭指着空荡荡的阁楼,疑惑的问道。
林正文说道:“非也,此处就是吏部衙门,你没找错。”
“那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徐枭继续问道。
望着空荡荡的阁楼,林正文有些尴尬,将个中原由一一对徐枭讲来。
其实,原因很简单。
自成祖迁都之后,南京被称为留都,六部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了,更没什么事情。
比如徐枭所在的吏部,一年到头只有选官和考核这两件事情。
管辖范围也局限在南直隶一省十四府。
就这么大地方,能有多少官员需要吏部管理呢。
再者,来到南京各部任职的官员。
要么是年纪大了,来南京各部等待退休。
要么是朝堂斗争失败,被贬官至这里。
就这么个人员构成,工作积极性可以想象。
此处远离京城,南京城内又没有谁可以管的到六部衙门。
久而久之,六部官员彻底放飞自我,如今更是连早上的点卯都不来了。
听了这么个解释,徐枭愈发无语了。
旋即,他又想起,父亲好像每天都坚持点卯,从未迟到早退,这又是为何呢?
徐枭决定回去问问父亲。
“北修,既然你人也到了,那就带你见个人。”林正文笑着说道。
“见谁啊。”徐枭问道。
“左侍郎,郑晓大人。”
吏部左侍郎郑晓,因备倭有功,进吏部左侍郎之职,时年五十七岁。
徐枭虽自后世而来,但对郑晓此人知道的不多。
只知此人一生不得志,最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任期间,因为上疏反对各衙门私自受理词松,要求将诉讼事权收归刑部,遭严嵩构陷。
最终被罢黜,数年后郁郁而终。
徐阶曾评价他,正而不迂,严而不刻,刚而不激,高而不亢。
很高的评价了。
史书也记载,这位郑侍郎是个有想法有能力的忠臣。
行不过数十步,二人来到郑晓所在阁楼外。
林正文让徐枭稍后,自己先行进去通报。
不过片刻,林正文招呼徐枭进来。
徐枭整理了下衣冠,确认没什么不妥后,迈步进了阁楼。
“后进徐北修,见过郑侍郎。”徐枭是晚辈,进门就行礼。
许是多年仕途不顺,郑晓头发白的差不多了。
抬头看着面前不过十五六的少年,郑晓微微颔首。
适才,徐枭在花园内静静等待了一上午,郑晓在阁楼内看的一清二楚。
但并未出言打扰。
“无需多礼,坐吧。”郑晓平静的说道,声音中带着上位者特有的威严。
徐枭乖乖起身,但并未坐下。
下级官员第一次面见顶头上司,上司肯定得问话。
大明等级深严,哪有坐着回话的下属。
没看一旁的林正文站的笔直吗。
郑晓扫了徐枭一眼,心下评价:倒是有些机灵劲。
如果说,徐枭在花园等候了一上午,让郑晓看到了他身上的韧劲。
那此刻面见上官,所表现出的得体与知礼。
则体现出徐枭的聪慧。
毕竟是十五六的少年,已经很不错了。
以小见大,以点见面,徐枭表现出的第一印象,郑晓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