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大街的小常识,但是却在这个时期显得弥足珍贵,一个小小的信息就决定着武器装备的研发方向,错一点,就意味着浪费掉众多的资源、金钱、人力和时间,这一点想来谁都理解吧。
“这里面的门道多得很,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滑膛式火炮没有膛线,其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同时由于没有了膛线磨损,使其炮管寿命要长于线膛炮。
当然滑膛炮的高膛压抵消了部分寿命方面的优势,要知道滑膛炮由于没有了线膛炮因膛线根部应力集中而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压。这样对提高弹丸初速和射程有很大的帮助,而线膛炮要想获得高炮口初速必须付出更高的膛压、更长的身管长度、更大的膛线磨损。而这些对于战车炮来说都是有极限的。
综合起来,滑膛抛射速快,炮弹初速度高动能大,弹道水平稳定性好,成本底等诸多优点,这可以赋予炮弹更高的动能,更加可靠的性能确保装甲战车的持续作战能力。
这还都不是最主要的,一辆十辆装甲战车也许不算什么。但是百辆千辆装甲战车汇合在一起,如同古时春秋战国时期车阵,在形成冲锋陷阵的阵势,攻城略地,数百里远近的城池和阵地,一日克下,那是什么概念?师长!参谋长!这可比骑兵的追击、突击效果更加出奇有效。”姜正民娓娓道来。
这次说的很有目的性。在深层次的就没有再说了,略一提及就足够了,反而说多了也没有意思。大型装甲战车兵团突击作战可不是一时三刻就能组织起来的,这些涉及到很多兵种的协同作战,以及巨量物资调配问题。
这可是头等大事,试想一下中华帝国的军队为什么不能一路打过去。乘胜一直打到喀山去,甚至打得更远一些,就是东线的战线拉得太远了,从东三省调运作战补给物资到现在的托木斯克前线,足足有上万里的路程。就算是你造的出来足够的物资,以现在的铁路和公路的运输能力。要想按时按量的运抵前线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课题。
现在的局势就是沙皇政府虽然也存在着严重的补给困难问题,但是中华帝国也一样,如今涌进西伯利亚战区近200万作战大军和建设兵团,在没有完成新工业化产业布局建设之前,都解决不了现在的运输难题。
姜正民这样一说,就连开车的司机和前座的一个警卫都懂了许多,其中一点最好理解,装甲战车比骑兵好使的多了。试想一下,如果在骑兵冲击时,前沿阵地的隐蔽部位要是突然冒出一个重机枪阵地,形成交叉打击火力,就是再多的骑兵冲击上去,也是人家嘴里的菜,只要子弹足够,上多少都是送死的行为。而装甲战车就大大的不一样了,子弹打在上面装甲上,那等于是在给装甲战车搔痒痒,如果让装甲战车上安装的57毫米战车炮,就近来一炮,什么样的重机枪也得散架不是。
这就意味着马匹的机动力量在正面战场上,根本没有办法和装甲战车媲美,几乎有被装甲战车淘汰的可能了,想到这些,刘震师长和高玉明参谋长相互,对装甲战车的威力更加期待了。
“要将百辆千辆装甲战车汇合在一起参与进攻作战,确实值得期待啊!这可不亚于骑兵万马奔腾的阵势了,试想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打到欧洲的时候,也没有千百装甲战车横扫欧俄威猛吧!”刘震师长咽了口吐沫,才悻悻的说道。
“是的,师长!千百装甲战车横扫欧俄确实威猛到了极点,这对于我们战车部队来说,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现在可是热兵器时代,弹药不说了,光是保证战车行驶就要烧掉多少燃油,是海量,知道吗?一旦燃油供给不上,这个吃油大户就得趴窝,跟你造反,闹意见!尤其是这个西伯利亚地区天寒地冻的,涉及的课题更多,更复杂!总之,这玩意儿的威力大的很,与其相关的问题也更多。两位在制定战略战术时,需要结合补给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才好。”姜正民认真的说道,点了一下机械化部队作战的短板之处。
“我们明白的,姜团长,今后我们多交流,也希望你们这些专业人才多提供参考意见。大家都是军人,吃的都是当兵打仗的这口饭,一起共事,自当精诚合作,祸福与共,同舟共济,是吧!姜团长等回到了军营里,再给我们的军官们上上装甲战车的科学普及课,加强一下步兵和战车部队协同作战的意识,怎么样?”这个时候车队里前线阵地机房的营地已经不远了,刘震师长爽朗的说道。
“这是应该的,师长!我们先头部队就是先来干这个的。”姜正民也不多客套了,也明白自己先到一步的使命,再说军人的交情都是在血和火的战场中打出来的,说多了没劲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