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有些自嘲的笑笑:“可比那些官员拍的马屁听起来好多了。”
李子卿抬脚往前走了走,离小轿远了些:“昨夜送文书去温府时,确实没想到温中书会在朝堂上鼎力支持,当时倒是让本宫有些意外了。”
说到这个,温言又行了一礼:“本官代天下寒门士子,向殿下诚恳道谢一声。此举于大唐确实只有益处,本官自然该支持。”
“那些年轻官员,就是上次温中书提到过的?”
“不止,”温言缓缓摇头,“也有些仗义直言的官员,大唐朝廷...终究还是有些目光长远之士。”
李子卿有些意外,但也有些满意:“未来的大唐,需要的就是这种官员。官场官场,混久了好像都会被染上守旧求稳的习气,但年轻人的朝气,却是一个帝国想要崛起最需要的东西。”
“殿下这番话,倒是有些让人发人深省。”
大概是因为今日温言的挺身而出,李子卿对他的好感颇高:“任何王朝都一样,为何开国时总是吏治清明,而后就渐渐腐败?有些是制度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出现在人身上。”
两人沿着含元殿外的路慢慢走着,脚步有些慢,温言双手负后:“是这个道理,秦汉魏晋,到了王朝末期都是一个样子,天下纷乱,横征暴敛,然而大部分都是因为百姓实在过不下去日子,才揭竿而起。”
李子卿仿若无意的问道:“那温中书觉得,此刻的大唐怎么样?”
温言深深的看了李子卿一眼:“殿下想说什么?”
李子卿停下脚步:“没有外人,本宫就直说了,温中书觉得,大唐还有多长的国祚?”
“不到百年。”温言好像说了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神情平静到让人生寒。
李子卿滞了滞,她确实没有想到温言会这么直接,又这么...悲观。
“何解?”
“一是吏治,二是税收,三是外敌,四...是节镇。”
“吏治不复清明,本宫亲眼所见,税收过重,本宫也有所耳闻,吐蕃势强更是可见事实,只不过这节镇...又是何意?”
“节度使,”温言也跟着停下脚步,看向李子卿,“本官有些预感,节镇发展到最后,怕是会威胁到朝廷。”
李子卿惊呆了,她是真的呆住了。
眼前这个人,居然有这样的直觉,这样的眼光?
这个大唐立国一百二十年,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情况会烂到这个地步,但真实的唐朝也就存在了两百八十多年,按照李子卿的估算,如今的这个唐朝,绝对不可能比真实的唐朝存在时间更久,谁知道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员,竟然比自己还要悲观。
而且最重要的是,连她都没有发现这个节镇制度会带来的后果,直到温言说到节度使,李子卿才猛然想起,这不就是安禄山担任的那个职位?
这么说起来,前面三个可能导致大唐灭亡的因素,还真没这最后一个重!
呆呆的看着平时看着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温言,李子卿心中一颤,这家伙,不得了!
你还真能前看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