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睡时,意识从大脑一直弥散到全身的皮肤之下,仿佛这些意识的粒子因为密度低于空气,而增加了整个身体受到的浮力,让身体与床的距离增加了几百分之一毫米的距离。当身体渐渐放松,渐渐张弛,呼吸频率慢慢降至清醒活动时的百分之七十,意识已成为一些紧密的团雾,包裹在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那时,是意识逐渐像即将滴落在清水中的墨汁那样,像自成团块状的形态,每个碳分子之间依然保持着蛛网一样的连接,每个个体之间保持着沟通和联络。意识的信息像流水一样穿梭在每个分子之间,汇聚,分散,联络,思考,输出。
随着时间,用秒为单位的时间往前平均的移动,墨汁之间的间隙被水分子慢慢填充,慢慢撑大,慢慢扩展。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地球重力的地方,起初水滴型的墨汁,这时伴随着渐离地增大和缓缓被重塑为不规则的球形。
墨汁,水滴,水,河流,湖溪,大海,银河……
银河,懵懂期的人类,几乎独立成体系的文明,总会有对这个抬头可见的壮丽景象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解释和比喻。而今天,不再被束缚在银河旋臂上的人类,得以在超越银河系本身的结构之外欣赏这个孕育半人马旋臂、孕育英仙旋臂、孕育猎户悬臂,孕育太阳系,孕育太阳,孕育地球的普通宇宙星系。
至今,根据千年来的观测和研究成果,通过星隧连结的各个人为命名的星区,或自然存在的星系,都处于室女座超星系团的范围内。而为何这种理论上近似于虫洞的空间结构,无法突破超星系团这样的宇宙结构,至今没有可靠的、令所有人完全信服的理论模型来解释。
意识,墨汁,石墨,碳元素,碳氮氧循环,超巨星塌缩,碳基生命,脊索动物,鱼……
在室女座超星系团目前已被人类开发的六万零七百七十九个适居星球上,依然未曾发现过比大西星上藻类植物更复杂的生命。在这样的事实下,更遑论拥有智慧的碳基生命,或是有别于碳基生命的硅基或硼基生命形式。
如果从我们所在的的这个超星系团环望近一千亿光年尺度的宇宙,生命显得如此的孤独。若是用早期“银河”的概念来套用现在仍然对于整个宇宙认识处于无知懵懂的人类,从各个住人星球仰望夜空时发出的那些若干感叹或富有诗意、或粗犷豪迈。那些星光点点或稀疏,或稠密的星空,能否也能比喻为“银河”?或是直接更广义的称为星河?
超星系团,虚无的空间,低密度的宇宙,少数的可见物质,繁星若尘,星河,银河,江海湖溪……
何水无鱼
浩瀚黑暗的宇宙,也许才是这深渊一般的水,也许才是可以承载光,承载可见物质,承载主序星,承载岩石行星,承载生命,承载墨汁,承载脊索动物的鱼类,承载并不重要的意识,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