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吃惊地看着孙纲,缓缓点头,喃喃地说道,“如此一来,天下凡我炎黄子孙,便为一家,不分彼此了。”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国文化的精粹之所在,国旗所代表的深刻含义对人民产生的凝聚力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任何其它标志物都无法取代的。
孙纲和黄兴说的这个国旗的设计方案实际是他长时间深思熟虑的结果,并不是一时兴之所至,和黄兴在这里随便说说。
龙图腾及所代表的龙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当中去了,龙在普通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和地位。
即使是在后世,那首著名的歌“龙的传人”,仍令几代人难以忘怀。
只是从元代起,龙才成为了皇室的专用符号,而元明清三代的皇室采用龙作为皇权的象征,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威武的龙形象早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庄严和神圣的地位,没有任何别的图案可以取代龙的特殊位置。
而“炎黄子孙”这一名称,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是中华民族的自称,因而又被称为华夏儿女。
上古传说中,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地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曾经发生过战争,后来黄帝击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后来的传说的几位上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三代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连所谓地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以后中国历朝的帝王也都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而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等)也声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
记不得是谁说的了。=“爱新觉罗本为黄帝苗裔,遁于朔方,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那意思也就是说,满人也和汉人一样,都是黄帝那片儿的,咱们原来都是一家子!
不管是不是真地,这个“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笑话”也说明,即使是高高在上的满清王朝地统治者。也不敢说自己不是炎黄子孙!
据后世的一些史书记载,在清朝末年,“炎黄子孙”这个观念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清末反抗满清王朝统治的早期革命党人。即用“炎黄子孙、黄帝子孙”做口号以求取得占国民绝大多数的汉人的支持(激进的革命派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而温和的改良派则认为“凡我国民,皆黄帝子孙”。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蚕食,包括少数民族人士在内地有识之士号召打破族群界限,以“炎黄子孙”为旗帜凝聚中华各族人民。
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下的近代中国,“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的概念,成为以祖先崇拜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构建民族凝聚力的特定符号。
尤其是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炎黄子孙”的称谓在抗敌烽火中定型为中华民族地指代符号。成为号召与激励海内外华人共同对敌抗战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全体中国人皆为炎黄子孙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黄兴可能想象不到,孙纲这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穿越者”,对“炎黄子孙”的理解之深,远超乎他以及同时代的革命者的想象。
为了修复满清王朝三百多年来的殖民统治造成地满汉民族裂痕,孙纲要将“炎黄子孙”地深刻含义融入到国旗图案的设计当中,让中华各民族人民对自己地国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关于这个国旗的设计方案。孙纲担心被别人知道会“授人以柄”招来杀身之祸,一直深藏在心底,连最心爱的妻子都没有告诉。
现在,胜利已经在眼前了,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也已经不复存在,说出来也就不怕让别人知道了。*
黄兴正色对孙纲说道,“敬茗果然胸怀天下,仅这国旗一项,其意义之深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