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况。
“二郎你为嘛不让某家沐浴来着?”徐国绪是聪明,但再聪明的人从睡梦中猛k的被惊醒了,然后就是手忙脚乱的更衣,怎么地也来不及脑子转过弯来,所以,他才有这么一问。
“圣人是微服出巡。”王况只说了这一句,徐国绪就明白过来了,不再吭声,而是转头吩咐自己那几个闻讯赶来的护卫:“你们把刀兵都解下,放在房内,跟某家去。”圣人既然是微服出来,带的人绝对不多,所以自己的护卫就不能带刀兵,只能是由圣人自己的护卫带刀兵的。
王况不怕李世民来,相反的,王况还是更希望李世民能有空多出来转转,多看看多听听,这样就可以了解到许多他在宫里面了解不到的情况,百闻不如一见,许多事情,传来传去,其起因,其转承就会因为一些细节的东西在传的过程中被遗忘而导致最后会有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来。
魏小五的人能赶在李世民到东治前就报到王况这里,已经是难能可贵,就算是他们晚李世民半天一天到东治港,王况也都不会惊讶。原因很简单,魏小五手下的人并不能认得李世民,就算是有曾经跟李世民出征的老兵,那也都是远远的见过几次,而且那时候李世民年轻,现在年纪大了,体形外貌等都变化了许多,除非是曾经亲近之人,否则是很难认出来的,可李世民曾经的亲兵,如今也都是富贵人家,哪里可能是魏小五招揽得来的。
这还是李世民这次带了李治小子出来,有那曾经去长安,在建安侯府见过李治的手下看到了,再看李治对李世民的恭敬样子,这才猜了出来,然后是上报,然后是着人去长安探听个究竟,这一来一回就驼′误不少时间,再接着就是要确认皇帝这是要去哪,这中间又要去掉不少时间。
事实上,魏小五也没想到皇帝会一路向南,而且是行进得很快的,因此他原来并没有打算报告给王况知道,皇帝出巡,本是常事,只消得事在每旬的例行上报中说下就是了,但当李世民一行人过了大江之后,魏小五这才意识到皇帝可能就是奔建安或者东治港而去了,只因这些年里,整个江南最为夺人眼球的地方就只有这两处。所以,这又耽误了不少时间。这些都是王况能猜测到的,就换做是王况自己,也未必能有魏小五这样的反应速度。
再者,魏小五的手中,还是以马车居多,拉马车的马自然不可能是多好的马,就算是单骑的马,不要说和李世民的大宛良马比,就是和王况家里的几匹五花马也是没的比的,李世民所骑者,可以日行千里,而普通的马,就算是健马,能日行五六百里就已经非常的难得。所以这几下里一综合下,留给魏小五手下人的时间就非常的紧,还得亏李世民毕竟是九五之尊,不可能总这么一路上策马狂奔,还是要休息的,就算是他身强力壮,他的护卫也不敢让皇帝如此的劳累了。…。
所以这才给魏小五的人追上并且赶在李世民到东治港口创造了可能。
李世民的出巡既然是微服,自然是对目的地有保密的,好在他们这一行人很是醒目,一路上打探下有没这么一行人路过,魏小五的人这才能在最后关头,追上了李世民,并且也不敢就这么超越过去,而是绕小道提前到东治港来。
同样的,也正是李世民的微服是秘密的,所以王况和徐国绪也都不能着官服,不过总不能邋里邋遢的去见李世民,所以王况才用了“更衣”一词,以提醒徐国绪这事的重要性,一句更衣就能说明很多问题,若要是跟他说皇帝来了,现在在哪等等,又是要费一番唇舌,王况才懒得费这个力气,一句话就能说明的事情,非要说一大堆,累不累啊。
徐国绪这回也回过味来,李世民的到来,将黄大不能及时回来等等事情的原因全都解释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了,不过他也想不出来,为什么皇帝会毫无征兆的就突然杀过来,难道是不放心二郎?或者说对二郎起了防备之心了?不过这个念头也只在他脑中闪过一下而已,皇帝对王况的信任程度并没有作伪的地方,他曾经也跟在李世民身边多时,对皇帝的心性了解比那些相公还要深,就连破口大骂皇帝的魏征魏老头都得到那么的重用,何况王况这个不栈恋权位,又对大唐天下有这么大贡献的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