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国有二君(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然而,这个制度到了光武皇帝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郎署里的人才太多,要待分发任用的人才数不胜数,于是本朝无定期的选拔和特殊选拔制度就搁置了,仕途仅仅剩下了孝廉察举一条路。但就是这样,人还是越来越多,于是朝廷命令分区察举,然后又演进到按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察举。

    一个郡国满二十万户的才能察举一个孝廉,于是孝廉成了一个抢手货,渐渐地,这个抢手货就成为了豪门士族晋升的的机会。如此一来,真才实学的人少之又少,这把原来孝子廉吏的原义完全丢失了。后来又因为请托舞弊,逼得朝廷在察举孝廉后又加上了一番考试,如此一来,原来察举孝廉的用意就彻底没了。

    大汉选拔人才,最先必进太学读书,这样才能获得补吏的身份。做了补吏后,才能获得察举的资格。这种由教育而行政实习,由行政实习而选拔,再由选拔而考试,由考试而任用的四个阶段,看上去似乎很合理,但弊端极大。

    在这个年代,穷人读不起书,普通士人的读书机会也很难得。

    首先书本非常不容易得到。这时的书籍都用竹帛书写,很少纸张。即使有纸,也是贵重至极。(此时尚无印刷术,要到唐宋才开始有印刷。)古代书本必得传抄,一片竹简只能写二十来字。抄一本书,耗费极大。帛是丝织品,它的贵重可想而知,一般人家根本没有。

    就算你有竹简,有绢帛,但你没有书。要抄一本书,你得不远千里寻师访求。话说回来,如果老师不收你,你到哪里抄书去?因此在这个年代,读书求学,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一般贫穷百姓想都不敢想。

    当然,如果你出身读书家庭,那这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本朝爵位虽然不可世袭,而书本世袭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人可以干涉。有了世代的书本就有了世代经学,有了世代经学,便可世代入仕。比如象许劭这种人,你不做官,皇帝也要逼着你做官。因此,学问与书本,其实就是权势和财富。黄金满屋,不如遗子一经,就是这个道理。当时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做官家庭也就是有钱有势的家庭。

    如果家里有一个做到二千石的官,当上一郡太守,便可有权察举。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这些人发达后,对故主总要报点私恩,必然也会察举他的后人。每郡的孝廉人数有限,于是这有限的名额就落在了几个有限的家庭里。这几个有限的家庭就成了所谓的世族门第。这些门阀世族每个郡都有,他们越来越兴旺,此郡做官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由此可以想象,在这种环境下,吏治腐败也就成了必然。

    一个好的制度变成了坏的制度,尤其是这种关系到王朝兴衰,国家兴亡的制度变坏了,大汉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唯才是举,说起来很轻松,说了几百年了,结果这个“才”是有,这个“举”却出了问题。

    要想真正做到唯才是举,难度非常大,这个“才”和“举”的矛盾非常突出。

    现在能读书的,家境都不错,没钱读不了书。

    到目前为止,听说放牛的不但读了书,还做了官的,目前只有经许劭点评的豫州六贤之一的虞承贤。

    这样的人,在大汉有多少?

    不过这个虞承贤在被许劭点评之前,是个乡里的牧监,不是放牛赶车的。这就象何进不是屠夫一样,这个人其实也还是个读书人,不过地位低下而已。但正因为地位低下和生活拮据,他没有到太学读书的机会,随即也就失去了被察举的可能。然而,话说回来,这种人毕竟很少,真正读书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财产,这种人也或多或少和门阀富豪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举”来“举”去,还是门阀世族的人,象汝南的袁阀、许阀,颖川的荀阀,关西的杨阀,关中的马阀,哪一家不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做官的?

    察举制度是门阀士族发展的工具,所以如何才能做到唯才是举,成了实施和保证改制成功的关键。没有人去推行和维持改制之策,社稷终究难以中兴。

    王允、卢植等老臣虽然知道这些原因,但是怎么改他们也无从下手。

    许劭曾是本朝点评名家,所主持的“月旦评”天下知名,经他点评和举荐的人才,事实证明都是非常不错的。

    卢植曾经想利用这种办法解决人才问题,但这种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遏制了门阀世族对权柄的垄断,所以在冀州遭到了极大的阻力。

    参予改制讨论的冀州等诸多门阀大吏异口同声表示了反对。

    王允等人虽然想改变,但是他们不得不妥协,冀州门阀数不胜数,得罪了他们,冀州就会大乱。

    但是选拔制度直接关系到社稷的中兴,国策的持续、正确的执行,所以,卢植等人拒不让步。

    胡才本来以为拿下了冀州,缓解了并州危机,但现在看起来,并不如此。治国和打仗比起来,两者的难度有天壤之别。自己为此常常感到心力交瘁,难以支撑。什么时候形势才能好一点,治国才能容易一点?

    目前虎贲军诸将都是追随自己征战多年的悍将,虽然派系林立,摩擦时有发生,但还没有危及到军队的稳定,频繁的整军换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诸多大吏就不是派系林立,矛盾尖锐的问题了,而是在治国策略上,彼此之间有重大的分歧。这个分歧没有办法解决,只有让那些政见不同的人离开大将军府。但现在朝廷的文官有几大势力,到底让哪些人离开,把哪些人调任,还留下哪些人,却让胡才头痛不已。

    胡才想到了历史上的几种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在胡才看来,解决门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科举制,但是现在在这些门阀面前,科举制他连提都不能提出来,否则的话,就等于与天下的豪门士族为敌,胡才并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也不认为在寒门中有那么多人才为他治理天下。

    几年前,胡才就在安邑建立军政学院,几年的发展,军政学院已经在并州,河东安排了不少人,但毕竟建立的时间短,现在这些人处于底层,想用他们,必须还需要几年时间,而且随着地盘越来越大,为了不得罪门阀,军政学院一直安排在安邑山区。

    现在晋阳朝廷的文官势力最大的就是这一帮来自长安朝廷的老臣,也是力主改制和中兴社稷的中坚力量。

    由于少帝的继位,并州,冀州的门阀投靠了晋阳朝廷,而这些门阀中,大部分在胡才占领并州和冀州后没有投靠的门阀士族。

    王允,黄琬,杨彪,卢植,马日磾,伏完等,这些是晋阳朝廷的顶梁柱,如果没有他们,晋阳朝廷是支持不起来的。

    胡才虽然武力强悍,虎贲军十几万,但是他身边的文官还是太少了,石泉,张平,霍邱,李肃,李临等,这些人无任在什么方面都不是王允他们的对手。

    因此,胡才发现,哪怕自己建立了晋阳朝廷,立了少帝,解决了董卓带来的麻烦,新的麻烦又开始了。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