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智的第一反应是陆康还想坐地起价,在这关键时刻,最后从他这再弄点好处。
但其实不然,陆康前段时日答应和曹智共治巢湖,答应的有些匆忙、仓促,后来才意识到,这里有漏洞。
这好比现代讲的“主权归属问题”,当时,因为袁术突然撤换扬州刺史的事来得太突然,所以陆康为了应对袁术可能的下一步行动,就草率的答应了曹智的提议,但后来事情缓和下来了,陆康身边的智囊就有人提出来这个巢湖是和丹阳共治,这其中的“主权”应该归谁,却从来也没说过。
陆康一想对,这是很重要的。于是,他就带着初步草拟好的巢湖契约来到水城,他要趁曹智在巢湖,圆圆满满、真真切切的得到一个让他满意的答案。
年纪大了,就在乎这样东西属不属与他。曹智也没让陆康失望,他爽快的在契约上签字画押,因为他比陆康多一样法宝,那就是他更早知道历史。
陆康你现在争的再多,又有什么用,等再过几年,一样不是便宜了袁术。但曹智此时充分体现了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他在契约上签名、盖章时,陆康终于露出了难得的微笑。
然后,在陆康和曹智的主持下,巢湖水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就任仪式。在这次就任仪式中,其中最重要的两位主角,自然是巢湖郡太守李虎和巢湖郡都尉陆俊。
李虎、陆俊各得其所,自是都非常开心。特别是李虎及率领的板楯族军民,李虎的就任意为着他们在富足的庐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他们不用在遭受汉人白眼和歧视,甚至于他们现在认为在巢湖不但和汉人是平等的,还微微比汉人高了一等,因为巢湖的太守是他们板楯族首领。
陆俊也很开心,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一郡都尉,甚至于比曹智还要年轻一岁当上这个职物,自是意气风发。虽说他现在也不和曹智敌对了,但自我感觉还是别过了一些苗头。
作为友好表示的第一步,曹智还暗示李虎分出一部分巢湖库存的财物,以支援现在经纪处于困难时期的上属郡庐江。
陆康像来刚愎自用,但在曹智等人的友好劝说下,推拒了两次后,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些捐赠。
但他把话也讲得明白,这事大家都明白李虎这边是曹智作主的,陆康虽说得了你曹智诸多好处,有些立场还是要表明:陆康表示第一,这谈妥的各项事宜要不择不扣的执行。比如这驻军问题,李虎所在巢湖的驻军必须只能保留三千,而他儿子陆俊则率部五千负责巢湖的主要防务。
第二,陆康告诉曹智,你带着这么一支大军从我的防区这过,你曹智也别瞒我,我知道你要去干什么?不就是为了个刺史之位,你要打寿春吗!陆康也不打算拦着曹智不让他去打他的老朋友乔玄,他说实在话也不看好这袁术,对老朋友和这种人搅和在一起,只能表示失望。但他还是要和曹智划清界线,曹智归曹智,他陆康归陆康,曹智和乔玄要打起来也好,还是那陈禹要同袁遣打起来也罢,他是谁也不帮,谁也不向。这次曹智借道而过就算了,但仅此一次,决不会有下一次,就是你曹智打输了,想从他的防区撤兵也是免谈。
曹智也知道好些事瞒不过陆康这只老狐狸,他向陆康保证回马上履行承诺外,还答应陆康看在他的面子上,一定告诉袁遣不要为难乔玄,只针对陈禹。
这话陆康听着很有玄机,一时没想明白,当场只是嘴硬的说,“不用给他什么面子“,但当晚想想又觉得那里不对,第二日想找曹智问清楚的时候,已经没机会了。
曹智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在水城呆了两日,李虎已就任完就起程走了。
曹智在蒋钦的安排下,乘船直下巢湖,出了巢湖,上岸改走陆路,目标直取合肥县。
合肥旧时称为广阳乡,是个乡级单位,即现在的将军岭,岭上的分水田是东肥河和南肥河的发源地.东肥河自将军岭向西北流经寿县入淮河。南肥河亦自将军岭向东南流。经合肥入巢湖,两河均属雨源河类型的同源异流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的劳动人民就曾利用过这样天然的水道、地形,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这条运河因沟通了长江,淮河之间的航运交通,故名为“江淮运河”。但常因雨季河水暴涨,使两河源头之间的水汇合相连,合肥就扩大成为了一个县,县城即因此而得“合肥“之名。
由于“江淮运河”的开凿,无疑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航运联系与经济上往来。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合肥就成为江淮间的漕米,货物集散和转运的中心,并以此闻名全国。秦、汉时设县筑城后,合肥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地位,都显得特别重要。合肥城位居长江、淮河之间,淮南丘陵为其天然的屏障,又处在“江淮运河“通道线上,漕运都在此中转北运。其形势是“南临江湖,北达寿春。”
到达合肥时,曹智的兵马已扩充至一万一千多人,那多出来的二千军马自是陆康不允许在巢湖多驻扎的人马。但曹智也是有的放失,这调出来的二千军马,都是蒋钦新训的水军。接下去的九江也是多水道的,虽说曹智不是真的要夺取乔玄的九江,但带着水军还是有备无患的。而且可以乘机,查看、验收一下蒋钦的练兵成果。
曹智很快并且顺利的夺取了合肥县,合肥县本应属九江辖治,也是他的门户,无论什么时期,合肥县城的军事战略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陈禹、乔玄也知道曹智来势凶凶,后面还有个袁遣跟着,他们不敢怠曼。在陈禹的建议下,几乎是放弃合肥县,集中兵力,收缩防线,采取固守治所寿春的战略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