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其他曹营、粮道、补给线的计划。
这也是程昱这么晚才赶回曹智的大帐的原因,程昱在带回各条补给线运转正常好消息的同时,也带回了不好的消息。那就是新任寿春相舒邵发来的急件,要曹智拨粮赈灾的急件。
好端端的寿春相怎么会要曹智给他们赈灾呢?事情还得从今年的冬季扬州的九江地区碰上大旱灾说起,这其实在曹智征伐袁术时,就有显现,那时就连续一个月九江地域没下过雨。当时还有反对曹智势力的人,拿这说事,造谣中伤曹智说是他大举兵伐,杀灭袁术,在九江之地死了那么多人,滴雨不下这是老天对他们这种杀伐的一种惩罚。
当时,曹智和朝中的一杆文臣武将,根本没拿这件事当回事,想想九江地处江南,那里会缺水,就算兴平元年席卷兖州等北方数州的旱灾也没波及到它,九江这雨迟早是会落下来了的。
但到今时今日,曹智收到由新任寿春相舒邵发来的急件,就有点无语了:九十七天地处江南的九江愣是未下下一滴雨,旱情还直接波及到了庐江、豫章等扬州三郡。土地开裂,灌溉严重不足,虽说还未影响的人畜饮水,但由于连番战事和动荡的影响下,九江的生产、民生都还未入正轨,于是就在这刚入冬后,演变成了一场大饥荒,江淮之间处处可见饥民饿死、冻死街头的惨剧。
寿春相舒邵来急信要求曹智调集扬州各郡的存粮,散粮救饥民,也就是现代意义理解的开仓赈灾。
急件是有许都转过来的,送来下邳时,今晨正好碰上了在南路督运粮草的程昱。
曹智听罢正好由调整南路粮道带回这个不利消息程昱汇报后,心情着实一下子跌到了低谷。按照舒邵德建议,调集扬州各郡的存粮赈灾,就意味着曹军在徐州战事中最重要的南路粮草供给受到影响。如果情况再发展下去,庐江、豫章甚至紧邻的丹阳各郡等地都受到影响,而要放粮赈灾的话,就有可能要调运许都、豫州的粮草南下,这样一来,曹智在徐州的战事就会整个或缺南路的这条补给线。这直接后果就是,曹军在徐州,在下邳的战事将不可能再坚持下去。
吕布也会因为曹智的粮草供应不上,不战而胜,这对信誓旦旦来平定徐州的曹智和其部属是个莫大的打击。
曹智帐中各谋士、将领一听九江的情形如此严重不由动容的纷纷讨论起来。很多人立即想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夏侯惇也忍不住的大怒要将坏了提早结束战事的刘备立即斩之。
曹智一身戎装,坐在主位上,因为情况的突变,也是在夏侯惇怒吼声中,一下子攥紧了拳头,缓缓站立了起来,虽然还未出言说什么,但那锋锐的眼神,刀削般的脸庞,却是依然给所有人一种威凌天下的感觉。之后又在突然的一声咳嗽下,场中一片静寂,都等着曹智宣布什么决定。
荀攸一看马上出席,跪在曹智身前,紧张道:“主公三思,刘备虽不足为虑,但素有英雄之名,而且交游广阔,与各路豪强多有交情,主公要是此时没有让天下人信服的证据,就这样在兵围下邳城下,定了刘备的罪名,或是杀了他,不但会被天下英雄猜忌,还要落个”害贤“之名,并有可能引起他属下士兵的哗变,主公切莫冲动,而误了大事!”
荀攸的劝阻让深吸了一口气的曹智眼中,神色渐渐冷静下来,拳头缓缓松开,缓缓道:“死一人之命,而令天下人失望,我曹智还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的确要说真凭实据来指证刘备故意消极怠工,未在战事中出力,放走敌首吕布等,都是曹智等人通过属下的分析、情报、推断而来,谁也没亲耳听到,亲眼看到刘备放走吕布,故意放过敌军等行为。而且刘备在行这些事时,也是极为隐秘,而且都是做到恰到好处,并没有给曹智和他的属下留下什么真凭实据来指证他的。
比如说,突破刘备防线的臧霸,出现在吕布身后的时间,刚刚好,不早也不迟,他即歼灭了一部分臧霸的部属,但却未全歼,而是留了足够的兵力让他救援吕布。而在时间上又正好是他的两位义弟战胜吕布的兵马的时候,太早放臧霸过来吧,倒是还可能引起他两位义弟被前后夹击的险境。
所以说,无论你说他刘备消极怠工,未在此战中出力也好,还是说他故意放走敌军,都抓不出他的把柄。
曹智、荀攸、郭嘉、程昱等都明白这点,所以曹智的表态让荀攸等人暗自松了一口气,均庆幸他们的主公不是个只会冲动的莽夫。
但就在他们暗送一口气时,曹智冷静地声音再起道:“但救百姓于涂炭的事也刻不容缓。”
曹智指的“救百姓于涂炭的事”是什么事,众人自然马上明白了,曹智这是要听从舒邵之言,调集扬州粮草,救助受灾百姓。曹智这种不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其他豪强一样只为战果、地盘而共邪的做法身受感动,这乃是一种以民为本崇高品质的体现,也是目前天下大部分豪强所做不到的。
“仲德,我军现在的军粮不用南路补给的情况下,能坚持多久?”
曹智的问话让在场人再次一愣之下,全体陷入了短暂的寂静。然后在程昱刚躬身出列回答了“一月!”时,郭嘉就急忙出列禀报道:“主公,以目前刚开始的雨季来看,下上十天半月停不了也说不定,主公这时断了南路主要的粮道,说不定还要调集豫州和许都粮草应急,赈灾扬州各地,这里的战事,不用打,我们就不得不罢兵,班师回朝。这对我军的士气,主公在天下人之前的威名,都将大大受损。要是被吕布、孙策、袁绍之流抓住机会反扑,或是对我们用兵,都将会使我们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