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达甘以为自己可能不会见到渤海王了,阚乌尼其实早就没了信心,他已经和几个大食商人接触,只是是留在渤海经商,还是取道大食回到家乡还没有决定。
阚乌尼,据他自己说祖辈是波斯贵族,在太原府,还真的有承认他身份,但是已经融入了中原的大秦人。波斯人,在大唐当过官,甚至帮大唐开疆辟土成立了波斯都护府,代替大唐号令天下。
所以阚乌尼知道,在大唐,那些皇帝王爷,可能真的对西域使者并没有那么重视。
当年在长安,万国使节生活在哪里,说是使节,其实就是商人。
现在,旅顺的使馆区,就有当年长安的影子。
屈达甘认为阚乌尼并不是一个好的传教士,他甚至怀疑也自己是不是好传教士。
但是情况就在这一天的上午发生了变化,他见到了一位笑眯眯的女士站在旅馆的前台。
屈达甘还是等到了阚乌尼,才一起动身前往军事院,因为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声量可能不够。只是换上了白衣僧袍的阚乌尼,并没有像以前那样与屈达甘提前做一个商议。
阚乌尼有些随意,白衣僧袍和一双芒鞋就够了。屈达甘不行,他是喀什葛尔认可的摩尼师,是法王。他能够穿只有中土皇家才穿的黄色,屈达甘的僧袍是经文学院特制的,除了黄色以外,胸前还有金丝莲花纹。手里的禅杖也是乌木锡杖。
正因为这套装束,屈达甘很顺利就进入了红梅寺,而玄空阁,张天师才认真地接待了他。和在太原府的几分狂傲不同,现在的他多了几分沉稳。
这个明显无所谓,闲散飘逸的阚乌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并不是第一次走在旅顺的天桥上,但是这次,两位僧人还是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光。
渤海人,很少有这么浪费布料的衣服,他们的衣服都很短而紧凑,因为武装挂具的原因,一个个的身材毕露。渤海人的身材一般都很好,很少有那种肥胖的人士。修长的腿和胳膊在不穿外袍的时候非常诱人。
特别是女子,让屈达甘总是会下意识地避开那些身影。
时间已经是秋季,他们似乎也没有增加衣服。这是因为渤海的布料非常特殊。它们就像动物的毛皮一样后世,有着多层结构,保暖的同时,还能做到干燥和透气。
他们的武装挂具完全成为了一种工艺品,除了军人身上是统一的样式,那些学生身上的挂具都非常漂亮,而且运用大量的珍稀皮革。有些地方还有金属丝线。
这些挂具,并不都是挂兵器,很多学生的背后的皮囊你明显放着书籍。
精制的护膝护肘护腕每个人都有,里面藏着什么,大概只有本人才知道。刀具绝大多数都在大腿上的贴身皮鞘之中。
也许是为了遮掩容貌和身材,女子多半会带上帷帽、面纱和披风。
男子没有,带的是简化的冠,喜欢带大型的兵器作为自己的“装饰”。
渤海可以说全民皆兵,至少旅顺是这样。其它地方因为有阚米思这样的没有佩戴武器的人作为先例,大概和旅顺还有差距。
所以在这种服饰氛围之中,突然出现了屈达甘和阚乌尼这两个异样的人物,还是很吸引人的。
渤海人走路都非常快,这几天中,屈达甘深有领会。有时候,他甚至会觉得这些用脚尖先着地,脚掌总是笔直向前的步伐,和一种森林里的灵猫相似。轻盈,跳跃。赶路的时候,步伐非常大,手脚摆动的幅度也要大。
这导致有了僧袍束缚的两个人,要用两步,才能赶上带路的女子。
“你们不用这么赶,也不需要跟上我,拿着文牒直接到军事院,我已经知会了那边的工作人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