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钦差和这员统军大将的人选。本来安叹卿既擅陆战又擅水战相当合适前往海州领兵,但他身为辅臣,又是负责皇宫戍卫的金甲军大将军,位高权重不说,与万余海盗作战也有些大材小用。
好在大周擅长陆战的将领随便一抓一大把,倒也不是非安叹卿不可。反而因为大周久无战事,将军们早就闲得发慌,闻听有战事个个踊跃请命,争得面红脖子粗,差点用全武行来决定人选。
武将们不惧战事,太皇太后深感欣慰,却也有些头疼该派谁去。她便提高声音道:“各位将军都愿意为国效命,哀家非常高兴。还是先把钦差的人选确定下来,再选一位能与钦差两相得宜的将军同去吧。”
连尚介老大人便颔首道:“如此一来,文武相谐,定能同心协力将海州战事平定。皇上,太皇太后,微臣也想派出刑部干员同赴海州,仔细侦缉葛大都督被刺一案。”
“不光是刑部,孤认为,内卫也应派员前往调查。”武令媺淡然开口道,“有些事情,没有内应是办不成的。海门城孤曾经听商队下属说起过,拥有海州最为坚固高大的城墙。区区万余海盗,是如何攻破城墙攻入城内的,需得仔细查清楚。”镇东军那边还真是会夸大其词,笔杆子一动,五千余人便成了万人。
太皇太后点头赞同,又问诸位朝臣:“各位大人,可有适宜任命为钦差的人选推举?还是说有哪一位大人愿意自荐前往?”
话音刚落,便有一人抢出朝班,俯地叩首道:“启禀皇上,太皇太后,微臣不才愿以一腔热血为国效死!”
一见此人,武令媺便冷下脸来,阴恻恻开口道:“郑侍郎,还真是哪里都缺不了你呐!你愿为钦差前往海州?就不怕把老命扔到了海州捡不回来?”
工部右侍郎郑云阁抬头斜视武令媺,怒目道:“辅国殿下,微臣向皇上和太皇太后请命,干殿下何事?殿下不怕微臣当殿参您僭越之罪吗?”闻言小皇帝的眼睛亮了亮,颇为期待地看着他。
武令媺勃然大怒,起身指着郑云阁就要痛骂。太皇太后立时喝道:“玉松,坐下!”武令媺虽不甘不愿,但只能依言气鼓鼓地落坐。
郑云阁再不看武令媺一眼,又对上首的小皇帝和太皇太后磕头禀道:“皇上和太皇太后明鉴,微臣自小在会州长大,对海州各地也极为熟悉。非微臣大言不惭,微臣若为钦差当事半功倍!”
见此人不提任何参奏事,小皇帝心中不免失望。但因郑云阁乃淳贵嫔的亲叔叔,刚才又与不可一世的小皇姑对上,小皇帝对他的印象真的很好,忍不住再次开口道:“皇祖母,朕认为郑侍郎此言有理。”
见小皇帝开了口,太皇太后迟疑不决,永泰亲王自亲王堆里起身禀道:“母后在上,儿臣也认为郑大人任钦差于战事有利。”他这一带头,永和亲王自然附言,又有许多官员也同声附合。
其实郑云阁突然请命要任钦差,永泰亲王有点意外,他向郑家的许诺是吏部尚书之位。对此,他猜测郑家还不想完全倒向自己,所以郑云阁才会抓住机会求任钦差。
永泰亲王不得不承认,对郑家而言这真是个好机会。海州与会州毗邻,就算郑家顾忌太多不敢把触手过多伸入海州,但要说一点没有是不可能的。
有地利人和相助,再找一位能力卓越的统兵大将,郑云阁若得了差使,简直就是去捡功劳。甚至,若海州刺史于海盗上岸之事上有罪,郑云阁说不定能从钦差就地转任一州刺史。
正是因为实在有这种可能,永泰亲王才赶紧出头帮衬。只要一想到能将一位坐拥一州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收入旗下,他便怦然心动,大感快慰。
但,与郑家不睦的辅国殿下会眼睁睁看着郑云阁如愿以偿?永泰亲王抬眼瞄向三重玉阶之人的那个人。果然见她徐徐起身,向小皇帝和太皇太后行过礼,冷笑看着郑云阁说出了几句话。
“郑大人一片忠心,自然天日可表。只是孤不得不问郑大人一句,郑家几乎已将会州经营得铁桶一般,这是打算把海州经营成第二个会州了?”武令媺这话可真是太诛心,直刺得郑云阁面色苍白,连连向上首磕头不止,高呼冤枉,连连剖白。
但永泰亲王暗叹一声,知道郑云阁的打算肯定落了空。有辅国殿下在身后虎视眈眈,哪怕只是为了避嫌,郑氏宗族都不会允许郑云阁去当这个很可能会拖累郑家的钦差。不过这样也好,说不得郑云阁就要彻底倒向他了!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