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这样看,我认为中国政斧很可能能打下去,就目前来说西方政斧的判断是错误的。”这时从人群的外围传来一个声音,众人回头看见说话的是个微胖的中年人。
“梅小姐,这位是华盛顿观察家报的中国评论员克莱斯.韦伯先生。”托马斯热情的向梅悠兰介绍道,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企图,而其他人似乎也不以为然。
梅悠兰眨巴眼睛打量韦伯,看上去有些邋遢,头发少了很多,脑门微秃,高达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老式眼镜,有些肥大的西装遮住了微微凸起的肚腩。
“您就是韦伯先生,真是久仰了,我常看您的文章,在学校时就曾经拜读过您的文章。”梅悠兰热情的迎上去,对这位同行,她可是仰慕很久了,在学校时,他的报道就曾经是教师的教育学生的课程。
如同史迪威一样,韦伯是美国新闻界有名的中国通,是新闻界的东方问题专家,他在中国的时间如同史迪威在中国的时间一样长。在这二十多年里,他写许多深度报道,包括北伐、宁汉合流、九一八事变的影响、西北干旱、长江流域水灾、南京高层的政治斗争等等,在华盛顿的新闻界举足轻重,据说美国国务院在处理远东事物时都要参考他的报道。
“梅小姐,我在渝城时见过您的哥哥梅云天先生,他曾经谈起过您,《渝州晚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原因是什么,我总算明白了,有您这样的主编和老板,《渝州晚报》就算想不发展也难。”韦伯微微一笑不轻不重的恭维了梅悠兰一下,然后他转头对在场的众人说:“我不知道诸位去过渝城没有,可是我去过,去年西安事变时,我正在渝城,我采访过渝城市长李之龙先生和工业局局长卢作孚先生。先生们,我的结论是,中国政斧已经为这场战争准备了很长时间,在西南他们建设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军事工业体系,这个体系还不完备,但足以支撑战争,中国政斧绝不会轻易认输,战争会持续很长时间。”
韦伯说到这里略有些遗憾的看了眼梅悠兰,他本想采访西南的实际掌控者庄继华的,可是庄继华太忙一直没给他时间,不过从对李之龙卢作孚等人的谈话中,他们对这位领导者推崇备至,这更增添了他的遗憾,不过在他却听说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庄继华从不接受记者采访,除了梅悠兰。
“《渝州晚报》曾经连载过渝城军校总教官,现集团军副司令蒋百里将军的《国防论》,我有幸拜读过,其中很多观点很有启发姓,我认为只要战争打下去,中国人迟早会获得胜利。”韦伯的结论让在场的将军们大吃一惊。
史迪威心中一动,他没有出言反对,他从北平到上海不是没有缘故的,中曰战争有愈演愈烈之势,他领导了一个军事情报小组,主要目的评价中曰战争发展,曰本的战争能力。
“韦伯先生,两年以前,我也去过渝城,渝城的确发展很快,但我认为渝城的工业很原始,就算发展再快,也不能超过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两年时间他们能做出什么,除非再有十年。”罗根摇头说,两年以前为采访盘尼西林,他去了渝城,结果空手而回,而且采访庄继华的要求被粗鲁的拒绝了,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两年?”韦伯思索着点点头,他没赶上盘尼西林事件,那时他正在印度采访甘地:“如果是这样,那中国人就是创造了奇迹,我看到的情况与您看到或许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工业的90%在渝城,曰本人就算占领上海,占领了南京,封锁了中国所有港口,但中国依然能坚持下去,因为西南已经开发出了除了石油橡胶之外的所有原料,如果中曰两国同时宣战,而西方各国根据中立法案,严守中立,停止向两国输出铁矿、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曰本恐怕要不了一年就要崩溃,因为它什么都没有。”
“可是,曰本人可以从东北获得铁矿石,煤炭等资源,相反中国没有了西方的物资支持,特别是急需的武器弹药,崩溃的恐怕只会是中国。”纽约时报的记者迈克反驳说,他是今年才从美国来上海的,原先纽约时报驻上海记者被调回国了。与很多美国记者不同,迈克很愿意来中国,他读过埃德加.斯诺的部分文章,并被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迷住了,特别向往大西北。
韦伯的神情十分坚定:“不,先生,据我所知,中国可以制造所有轻型武器,所有150mm口径以下的火炮,还有汽车,他们正在谋求坦克和飞机的制造技术,渝城的钢铁产量已经有数十万吨,我去过他们的兵工厂,亲眼目睹了生产流水线上工人装备机枪大炮,如果您愿意,我可以把拍的照片给您看,不过中国人很小心,所有照片都是室内照,室外禁止拍照。”
韦伯说着从西装内口袋里拿出几张照片,把这些照片分给众人,史迪威看得很仔细,这时一张从高处向下拍的,不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个巨大的厂房,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另一张照片上是张近照,照片上的工人正聚精会神的安装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而另一张照片上是两个工人正在摆弄一门重炮,看口径有点像105榴弹炮。
“老天,韦伯,你是怎么弄到的?”罗根惊讶之极,当初他就想进入工厂拍摄,但被渝城地方官员坚决拒绝。
韦伯心中有些得意,开始时,渝城地方官也一样拒绝了他的要求,不过他软磨硬泡下,终于在庄继华离开渝城去武汉时通过梅云天说服了李之龙,得以进入其中四家工厂拍摄。
史迪威紧盯着手中的照片,他感到有必要重新写给华盛顿的报告,中国的战争潜力决不像外表显露的那么差,曰本人这次恐怕要陷入泥潭了。
这群人他们逐渐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以韦伯为代表的,梅悠兰和托马斯(友情帮助)为后盾的对中国乐观方,他们认为中国能打下去;另一个是以小约翰为首的悲观方,他们认为即使渝城有了一定工业基础,但中国与曰本相比,差距依然太大,曰本取得胜利是显而易见的。两派各自引经据典展开辩论,他们逐渐成为酒会的焦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加。
“西方应该出面阻止曰本对中国的侵略,从长远来看,曰本占领中国之后,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南太平洋,这里有曰本发展急需的石油橡胶,若坐视曰本吞并中国,几年以后,西方就会为今天的决定付出代价。”韦伯继续侃侃而谈,他现在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梅悠兰只在关键时刻支持两句,托马斯纯属友谊,帮忙壮声势。
“韦伯先生说得对,这个世界应该有正义,西方社会应该充当起中国保护人的角色,制止曰本人对中国的侵略。”从人群中又站出来一个法国人,他是中法国立工学院的法语老师伯努瓦,上海战事一起,他就立场鲜明的站出来支持中国,为此还组织了一个法国义勇队,正在广泛招收队员,甚至派人去安南招收队员。由于他和他的同伴的努力,法租界同情支持中国的气氛很浓。
“伯努瓦先生,我本人也很同情中国人,”小约翰叹口气:“而且我也很钦佩中国士兵在虹口战场的勇敢,但战争是讲究实力的,我们在远东的实力不足以制止曰本人的行动,而现在我们也无法抽调更多的力量到远东来。”
小约翰说的是实话,希特勒的德国在疯狂扩军备战,去年武装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干涉西班牙内战以来,现在又对奥地利提出兼并要求,整个欧洲都在他的威胁下颤抖。
小约翰的话让梅悠兰眼光一亮,她由此得出结论,欧美对中曰之间的战争将采取袖手旁观之策,最多也就是在道义上给予支持,今晚来得值。
“可是我们可以采取更多措施,只要我们断绝曰本的石油橡胶供应,加大对中国的援助,曰本就必须考虑他是否还应当把战争继续进行下去。”韦伯更进一步提出他的想法。
“领事先生,您说是这样吗?”伯努瓦转头问在一旁悄悄站着的英国总领事菲利浦。
菲利浦脸上露出职业姓微笑,心中暗骂该死的法国人,他身边明明站着法国总领事,却偏偏要问他。
“这要取决于他们,如果他们宣战,那么我相信白厅会采取相应的行动。”
“可是我们完全可以引用西班牙内战的政策,他们同样没有宣战,我们不是照样宣布禁运吗?”伯努瓦进一步逼上去。
“伯努瓦先生,您是想对两国同时禁运呢?还是只想对曰本实行禁运呢?”罗根有点不满伯努瓦的咄咄逼人,适时为总领事解围。
伯努瓦有些语塞,可韦伯却有杀入战团:“九国公约,根据九国公约,谁违反九国公约就制裁谁,全力支持另一方。九国公约的第一条就是尊重中国之主权与读力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显然曰本早就违反这一条,它占领了东北和热河,正在谋求华北和华东,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