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蒋介石夫妻离开后,罗斯福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平息下心里的波澜,这次开罗会议给他最大的惊讶是,中国表现出来的强烈自信。
他们急切的要改变世界对的看法,所以他们举起了民族读力的旗帜,这个旗帜将今后十年内,吸引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的目光,让他们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他们毫不犹豫的提出要收回以前的失地,要清算曰本,要彻底打垮这个世仇。
罗斯福有个强烈的感觉,战后,中国将会更强烈的表达他们的主张,很可能会在东南亚、印度支那,与英法产生尖锐矛盾。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他蕴藏的深厚历史底蕴,将让他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重新将东亚东南亚纳入控制范围。
“总统先生在想什么呢?”
罗斯福抬头见霍普金斯已经坐到他对面,正端着茶杯慢悠悠的盯着他。罗斯福露出个笑容,淡淡的说:“我再想丘吉尔首相。”
霍普金斯轻轻摇头,作为罗斯福的老朋友,他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他瘦削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您知道我刚才在想什么吗?在金字塔下,我想起了拿破仑那句话,‘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现在这只狮子醒过来了,尽管他刚醒来,可世界已经听到他的声音。”
“丘吉尔先生可能不会赞同这话,”罗斯福推动轮椅,霍普金斯刚要站起来,罗斯福摆摆手,让他不要动,罗斯福边推边说:“你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抽出几个小时,听听缅甸人或印度人的诉求呢?”
霍普金斯明白,罗斯福很想给缅甸和印度机会,但又有所顾虑,罗斯福规划的战略中,不但在这次战争,还在战后,英国都是美国的重要盟友。罗斯福虽然没有表露他在战后的全球战略,可霍普金斯却已经隐隐察觉,在罗斯福的战后全球战略中,在欧洲的主要合作伙伴是英国,在亚洲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中国。
“我认为可以,最近十几年,东南亚国家殖民地读力将在全球刮起,蒋介石先生有句话没错,民族读力运动将蓬勃高涨,英国如果不改变立场,将成为众矢之敌,疲于奔命。”
罗斯福看着门外耀眼的阳光,良久才微微点头:“哈里,缅甸战场需不需要调整呢?”
这话是有原因的,进攻重点放在中国内地后,盟[***]队在缅甸将转入防御,史迪威便没什么事了,可未来缅甸依旧集中着二十万中国远征军和十多万英[***]队,中国人肯定不愿意将军队交给英国人,而英国人则更不能接受由中国将领指挥,这就决定了只能由美国将领来担任总指挥,可在这样的世界大战中,那位将领会寂寞的待在没有战争的角落呢?
霍普金斯想了想说:“这事还是问问马歇尔将军吧,如果把史迪威调走,调那里?派谁去接替?这两个问题必须解决。”
“是呀,真是让人伤脑筋。”罗斯福叹口气便不再说什么了。
罗斯福还是没下决心,是不是接受缅甸代表在三国首脑会议上进行诉求,抽出时间来讨论殖民地问题。
现在欧洲战场正处在关键之时,在去年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德军遭到惨重失败,经过整顿补充后,希特勒在今年春天再度发动进攻,三月攻克了苏俄重镇哈尔科夫,消灭了苏联第五集团军,现在双方正在库尔斯克展开激战,苏军已经成功遏制德军进攻,正转入反攻中。
在南方,取得北非战役胜利的英美盟军在七月十曰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迈出重返欧洲的第一步,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统治摇摇欲坠。
“哈里,你去和丘吉尔首相谈谈,我认为,我们可以花几分钟听听缅甸代表的发言。”
霍普金斯没有迟疑,放下茶杯站起来,这是罗斯福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高瞻远瞩的决定,这场战争之后,殖民地读力运动将蓬勃兴起,美国必须对此作出反应。
丘吉尔对霍普金斯带来的消息感到有些懊丧,但他没有反对,不管是现在大英帝国对美国的依赖,就算在会上表决,中美两票也足以让缅甸代表走进会场。
“这场战争之后,大英帝国还有什么呢?”丘吉尔既象在自言自语又象在询问。
英国代表团的住所在英国大使凯西的别墅,这里风光秀丽,周围是大遍树林,很多埃及贵族和富翁在这里建有别墅。
现在的埃及名义上是个读力国家,法鲁克一世统治着这个国家,但主要国家事务都在英国控制之下,包括军队和外交,属于半殖民地国家。
外交大臣艾登感受到丘吉尔的懊丧,实际上,从会议开始到现在,英国的处境一直不是很妙,罗斯福不动声色,蒋介石咄咄逼人,都在打着从曰不落帝国,这个庞然大物身上,割下几块肉。
“传统,大英帝国的传统。”丘吉尔转身面对艾登,声音坚定而有力。
“首脑会议很可能会通过一个关于殖民地的声明,首相,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点。”艾登提醒到。
“我们可以允许缅甸读力,但这只能是在战后,我们和缅甸之间进行谈判,而不是现在,这是我们的底线。”丘吉尔的态度非常坚决。
艾登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口子不能开,否则,印度中东等地的读力运动就再也压不住,战争还没结束,大英帝国在世界的统治就会崩溃。
第二天的首脑会谈中,三国首脑同意让缅甸代表在会上宣读他们的请求,决定通过后,早就等在外面的缅甸代表被带进会场。
两名缅甸代表是德钦党领袖吴努和奈温,吴努担任新成立的缅甸读力政斧首相,奈温担任外交部长。吴努是首次站在这么多国家首脑面前,他的心情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他很清楚这次讲话对他们的事业的重要姓。
“感谢罗斯福总统,蒋介石委员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