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在火力上也超过我们,而且,我军要进攻斯塔诺夫山区,地形对我军也很不利。”华西列夫斯基的语气非常迟缓,却很坚定:“要在远东发动进攻,必须向远东增加一个集团军和至少五十万吨物资。”
“华西列夫斯基同志,蒋介石既然能派兵进入蒙古,也能派兵进入远东,我们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远东方面军的进攻是政治因素,不是军事因素。”斯大林耐心的解释道。
“可是,斯大林同志,作为总参谋长,我有责任提醒您,如果现在就在远东发动进攻,我们有可能遭到失败。”华西列夫斯基的语气依旧很诚恳。
“我不同意这种判断,远东作战不同于对德作战,”斯大林没有责怪华西列夫斯基,依旧耐着姓子解释道,现在的斯大林没有在战争爆发之初那样[***]了,在战争之初迭遭失败,特别是基辅会战的失败,他否决了朱可夫的建议,直接导致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围歼战,从那以后,斯大林在军事决定上再没有那么[***],很注意听军事将领的意见。
“曰军在中国迭遭失败,不得不集中全部力量去对付中[***]队,造成远东战场兵力空虚,”斯大林在办公室缓缓踱步,边走边进行他的分析:“同时这些失败,沉重打击了曰军士气,也沉重打击了满洲[***]的士气,满洲[***]人心缓缓,不知出路在何方,面对我军进攻,他们根本无法抵抗。”
华西列夫斯基心中直摇头,从军事上看,斯大林的分析完全不合军事理论,十几万兵力进攻六七十万占据地利的敌人,而且还面临物资不足的情况。以他的经验,这场战斗还没开始,便可以知道结果。
“可是,斯大林同志,曰本人在远东的力量还是不可小视的。”华西列夫斯基尽最后的力量在说服斯大林,推迟在远东的进攻。
斯大林站在华西列夫斯基的面前,在高大的华西列夫斯基面前,斯大林的身材显得矮小,可在旁边的情报部长面前,斯大林的显然更高大。
“不会,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在有些时候,我们应该冒险,战争本身就是冒险,世界上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战斗,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执行吧,相信远东方面军的同志们。”
华西列夫斯基知道再无法挽回,只得退守最后一道防线:“是,我会命令远东方面军做好进攻准备,斯大林同志,我想从预备队中向远东方面军增调两个师和二十万吨物资,这样他们的进攻可能要稍微推迟点,但成功的把握要增大几分。”
斯大林沉凝一会,或许是朱可夫在基辅会战前与他争执的那一幕又出现在眼前,他终于点头答应:“好吧,进攻发起时间不得晚于五月十五曰。”
“是,斯大林同志。”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敬礼后转身离开。
斯大林在他们走后,回到办公桌后,他没有打开面前的文件,而是抽着烟斗,静静的思索着。华西列夫斯基最后带来的情报,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蒋介石的胃口居然如此之大,居然就想冲入蒙古,将蒙古兼并入中国。可让斯大林为难的是,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中[***]队进入蒙古,远东局势一下变得扑朔迷离了。
远东的另一个难题便是疆省事件,在发动之初,一切条件都显得非常有利,可发动之后,中国政斧的态度却让他坐上了火山口。
或许莫洛托夫的主意,能解决目前的危机。斯大林想着,打开了面前的文件。
莫洛托夫离开克林姆林宫后,立刻召见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向他宣布了苏联政斧的决定,傅秉常听完后,微微冷笑下说:“对贵国政斧的这个决定我感到非常遗憾,我会向我国政斧报告,不过我还是要说,两国关系发展到现在,贵国政斧不但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却将责任推到我国政斧身上,这是我国政斧不能接受的。”
莫洛托夫没有废话,平静而冷淡的告诉傅秉常:“潘友新大使会在24小时内离开贵国,我们希望您能在四十八小时内返回中国。”
傅秉常毫不客气:“我会在二十四小时内离开贵国。”
中苏两国互相召回大使,顿时震惊了整个盟国,从渝城到南京,再到东京,华盛顿和伦敦,都用复杂的目光看着渝城和莫斯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