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在知道了汉使者分别派驻两边,以刘璋从葛思等人口中掌握的别磻性子,他若是不玩点小手段,那便不是别磻了。
那番刺杀,必然会推到高句丽头上。如果自己因此而对高句丽记恨了,那么,必然就会对扶余倾斜。如果能得到大汉的扶持,便算没了高句丽的联合,扶余获得的好处,也能让其实力和名声,大大的提高一个层次。
如此,此消彼长之下,扶余一族又何必再怕高句丽?而若能因此牵动大汉对高句丽动怒,一怒之下出兵了,那就更是一件天大的美事了。
有鉴于此,别磻这个小花招岂有不玩之理?无论成败,都不会对扶余造成什么伤害。
只是他或许没想到的是,他这边打的是演戏的谱儿,可有人却想借此将戏演成真的。[
如果汉使者真个在扶余出了事儿,别磻的一切谋算都将成空不说,更会招致大汉朝廷的震怒。就算如今大汉境内各诸侯割据,但若因此有了由头,无论哪一方随便往塞外溜达一圈儿,也够扶余喝上一壶的。
这种结果,绝对不是别磻能承受的起的。这且不说,如果刘璋真的在扶余王庭里出事,那所谓的玉册金瓶,岂不是等若扶余人硬生生的,将其塞进高句丽手中?
所以,别磻不可能干出这种蠢事儿。那么,答案便呼之欲出了。假戏真做的后果,最大的得益者,必定是高句丽。再者,就是扶余内部反对别磻的势力。
从当日救下葛思和依虑兄妹后,刘璋就知道了扶余内部肯定有仍然支持老汗王的势力。贫家出孝子,国难见忠臣。每个国家在政权交替之初,都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自然也是题中之意。
刘璋特意留心,也是因为答应了帮助依虑复国的请求,所以,他必须对这些势力有所摸底。不然,真个等爆发之下,岂不玉石俱焚?一个残破的扶余,便再也难以牵制高句丽,那样绝对不符合刘璋的利益。
今晚之事出了之后,刘璋心中有数之下,自是对别磻和单于寒之间的眼神交流特别留意了。在他的有心之下,发现别磻固然是恼怒不已,但其眼眸内的惊疑,也让刘璋更加重了对单于寒的猜疑。
而相对于别磻,单于寒起初的惊惶之下,竟不经意流露出懊恼之色,这让刘璋心中不由印证了自己的猜测。这个单于寒,只怕多半是扶余内部反对别磻的势力代表。
只不过老狐狸隐藏极深,竟尔能让别磻如此信任,引为近臣,可见所下功夫不浅。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才有刘璋暗暗派拔都去窥探单于寒的反应。只是,他也没料到的是,单于寒的反应固然在他预料之中,那刺客果然是藏在老家伙家中,但意外的是,自己周围的对方暗桩中,竟忽然出现了第三方的势力。
既然如此,那么老狐狸单于寒是高句丽早已潜伏的暗棋呢,还是这两方都是忠于原扶余老汗王的势力,但并未联络到一起导致的呢?刘璋一时把握不准了。
要知道,政变这种事儿,不论哪一方发动,都是会在提前尽可能的去准备。便如历史上记载大汉曾经出现的衣带诏事件,也是将能联合的人,几乎都联合到了一起。否则,一动发动,有配合不到位的,立时便是灭顶之灾。
从今日观察来看,刘璋不认为其他人能具备单于寒的谋划能力。若说另一方神秘势力是来自于扶余军方,自也解释不过去。毕竟,政变也是必须要得到军方的支持的。
以单于寒的手段、能力,岂有不利用内外勾连的方式?如果他早已和军方联系好了,军方又怎么会多此一举的也派人来监视他?
看来,自己开始的设想,稍稍有些偏差了。刘璋站在窗前久久的沉思着。
或许,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加点催化剂?有时候,不怕乱,只有乱才能让事情的变化浮出水面,才能从其中找出脉络,也才能让人更好的把握局势。
刘璋眼眸中闪闪生光,一刹那间,便已决定下来,明天,他将扔出一条大大的鳗鱼,搅他个天翻地覆再说。